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强军兴军需要应是思维

2015-07-21 14:44:50来源:解放军报
是一本集战略性和前瞻性于一身、融全球视野与国情观察于一体的作品,是一部对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深刻思考、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

强军兴军需要应是思维

——读任天佑新著《问道改革强军》

■姜鲁鸣

\

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撰写的《问道改革强军》一书,从强国与强军、发展与改革、动力与阻力、局限与超越、结构与能力等多重视角,提出了改革强军的时代之问。读罢全书,感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是一本集战略性和前瞻性于一身、融全球视野与国情观察于一体的作品,是一部对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深刻思考、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

《问道改革强军》一书全面分析了强军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以及强军与改革的逻辑关系,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以中国梦引领强军梦,以强军梦支撑中国梦,以强军目标全面引领国防和军队改革,由此确立了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逻辑起点。沿着这一起点,就如何确保改革成功,作者研究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实质,如何抓住改革的重大时机,如何以强军目标为牵引搞好改革总体设计,如何有效地解放思想和创新理论,如何统筹信息化、结构力、战斗力关系,如何控制改革风险,如何平衡改革中政治取向和军事效益的关系,如何寻求改革的动力、克服改革的阻力,如何处理和协调改革中的利益纠葛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颇有见地的认识。在信息化、结构力、战斗力论述中,作者认为,目前我军不仅只是体制上不适应,更主要的是结构功能不适应。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制胜机理的演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打造出真正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未来军队。以此基础,作者提出重在体制调整的第一阶段改革和重在优化结构的第二阶段改革,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我国军事改革因何而来、依何而行、因何而成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确立了把脉中国军事改革的认知体系。

从人类军事史看,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运用于军事,都以不可逆转的力量要求人们以新的思维思考军事领域的新生事物,带来新一轮军事理论突破,引发重大军事变革。而大国崛起必然伴随强大的军事力量,建设强大军事力量更离不开改革创新。尤其是在跨过一定物质层面门槛后,决定军事改革前途命运的往往是精神层面特别是观念创新。《问道改革强军》一书中,“创新”一词使用多达486次。可以说,创新是本书的灵魂。在创新思维上,作者眼光独具,分析透彻。在作者看来,人的思维可区分为既是思维与应是思维。既是思维,指主要追求既有事物及其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偏重从历史和现实事物中寻找并认识军事发展规律;应是思维,则主要着眼未来,注重追求符合未来应有事物,或现实存在但还未被看作既有事物规律性认识的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指向形成不同的思维特征。相比之下,应是思维着眼塑造、创造未来,更多表现为预测性、创新性、建构性,在追求解决问题上,着眼超越现在与构建未来。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和军事革命不断深入的今天,谁能最早突破既是思维和陈旧观念束缚,以先进理念引领军事发展未来,谁就能赢占先机;谁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书中提出的许多新颖观点,无不蕴含着这一理念。

通读全书,倍感作者对改革强军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作者在书中强调,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我国面临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正在逐步增强,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一战略需求呼唤军队理论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为此,作者在扫描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大势之后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世界军事改革大潮,我们该怎么办?基于这一严肃的历史之问,作者明确提出,应对国际竞争、国家安全的严峻挑战,实现民族复兴,迫切要求军队理论工作者竭尽全力为加快推进当代中国军事改革出谋划策,以回答时代之问,慰藉良将之忧!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