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好好感谢驻地的边防官兵,要不是他们尽心守护,我在边境线上的小小修车厂早就开不下去了。” 白山市三道沟镇居民王成才感激地说道。白山市458公里的边境线上,吉林边防总队白山公安边防支队官兵以“爱民固边”战略为依托,以维护稳定、增进团结、加快发展为主线,与驻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双拥共建赞歌。
50多个孩子来派出所吃午饭
在白山市三道沟镇,每当孩子中午放学时,都会有两名孩子出现在三道沟镇边防派出所内,她们是王艺静和王艺荣姐妹俩,来派出所“爱心食堂”吃午饭。今年上中学的王艺静和王艺荣家里十分困难,姥姥患有精神疾病,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妹妹要人照顾,所以母亲根本不能出去工作,一家六口人靠着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三道沟镇边防派出所走户时了解到情况后,就开始帮助这个困难家庭,让两姐妹到“爱心食堂”吃午饭。2006年,三道沟镇边防派出所“爱心食堂”成立,食堂吃饭的孩子也已经有50多人。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帮助困难家庭家盖房子,给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帮助驻地孩子辅导功课……白山边防支队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和帮助驻地困难群众,让贫困家庭可以渡过难关。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部队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们走了一茬又一茬,为了让爱心传递下去,白山边防支队实施每逢干部调动,都要带上续任班子走一走“亲戚”,交接帮扶对象,每逢老兵退伍时都要带上留队的战友到学校看看孩子,交接资助学生,每逢军医工作变动,都会带上新同志到每家认认门,交接健康档案,保证双拥工作的落实。同时,建立健全了军(警)地三方多层次、规范化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让为民情怀延续一代又一代,爱民行动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为4000余家农户安装了报警装置
当兵就要保一方平安、安一方民心。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白山公安边防支队积极推进科技守边工作进程,运用科技力量,打造平安和谐稳定白山。白山公安边防支队打造边境110体系,在边境一线村屯4000余家农户中安装红外感应联动报警装置,以边防派出所为平台,以警务室、执勤点和联动报警装置为依托,建立健全80余支共计300余人的“边境110”出警分队,筑起了维护边境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如今的长白县,已经形成了“人人是卫士、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处处有防范、警民联手保平安”的良好局面。
白山公安边防支队还主动加大社会面管控力度,开展辖区社会治安整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几年来,白山公安边防支队破获刑事案件220余起,维护边境的安宁和正常的经济秩序。特别是在抢险救灾、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白山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村屯开办起“农民夜校”
多年来,白山市坚持把拥军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创新机制、方法,提升双拥工作质量、层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刻内涵。白山企业拥军进军营慰问,先后向部队赠送电脑100余台,援建军营图书2500余册,先后举办20多期社会急需人才专业培训班,帮助官兵退役后迅速适应地方工作。一件件民拥军、军企共建一家亲的生动场面,感染着部队官兵和企事业员工。
白山公安边防支队官兵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村屯开办起“农民夜校”“法律夜校”“文化补习班”,建立一个个“爱民图书室”,举办科技培训班,为群众送去科技致富书籍,传播新信息、新知识。每逢节日,官兵们走困难家庭,对困难家庭给予生产、生活上的关心照顾,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去党的温暖,献上边防官兵的真诚爱心。边疆的子弟兵们把一缕缕橄榄之情深深地注入白山这片土地,博得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如今,双拥工作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培育下,结出了累累硕果。白山市边防支队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多次被国家、(省)市党委政府表彰为“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单位”、“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多人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爱民固边先进个人”。(记者 李琳/报道)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