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拥军情怀 坚如磐石——福泉市创建双拥模范城纪实

2015-07-30 15:44:01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营区大门口的石狮子、室内的空调,厨房的锅碗瓢盆……福泉驻军的很多设备上,贴有某某个人拥军赠等字样,每一块标牌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拥军故事。

7月28日,驻福泉部队营区热闹非凡。来自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多家慰问团敲锣打鼓,将一头头披红挂彩的大肥猪、一筐筐新鲜蔬菜、一篮篮土鸡蛋、一摞摞鞋垫、一幅幅锦旗送给子弟兵。

  营区大门口的石狮子、室内的空调,厨房的锅碗瓢盆……福泉驻军的很多设备上,贴有某某个人拥军赠等字样,每一块标牌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拥军故事。

  市双拥办主任、“军妈妈”谢建菊就是其中一个。

  她曾赴麻粟坡前线慰问,和战士们一起蹲过猫耳洞,回来后,她发动群众为前线战士捐赠了上千件慰问品,仅鞋垫就有1600多双。

  她联系教育部门长期为驻地部队义务送教,至今已有8名战士跨入了军校大门,30余名战士拿到了技能等级证书。

  1998年,她得知武警战士陈振明父亲病重无钱医治时,拿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寄给战士的父亲,随后又主动联系当地民政部门,让老人得到及时治疗。放下包袱的陈振明感动不已,工作更加出色,多次被省武警总队记一等功,并被评为“贵州省十佳青年”。陈振明说:“是‘兵妈妈’鼓励了我!”

  金山南路社区居委会副支书李应群,30年来一直为官兵洗衣做饭。为让福泉驻军吃好,她每年都亲手制作许多泡菜、糯米糕粑等,一坛一罐地为官兵们送去;冬天,她一针一线给官兵们织毛衣、送鞋垫。

  1988年,她开了理发店,多年来一直对军人免费;今年端午节,她包了几百个粽子,带着6只大公鸡、几百只土鸡蛋送到部队。

  在福泉,像谢建菊、李应群等“兵妈妈”拥军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在福泉,全市33万人民群众就是人民子弟兵坚如磐石的营盘。

  每届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抓拥军,各级各部门将双拥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近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3亿元,建纪念设施、优抚医院、退伍军人培训基地等。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随军家属就业经费,免费培训随军家属。

  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2014年,福泉市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提高到13619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399元,位居我省前列。

  四年来,全市共安置23名退役士兵到行政事业单位,推荐300余名退役士兵到公安、城管、园区、学校工作;公开选(聘)38名复退军人进入村(居)领导班子、3人进入专武干部行列。

  1956年,福泉就被命名为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受到国务院表彰;1993年,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至今,福泉已连续7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作者 陈治宽)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