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安阳市深入推进“双拥”创建工作纪实 之 政策落实篇:优抚荡漾拥军情

2015-07-29 11:28:21来源:安阳日报
为解除优抚拥军对象的后顾之忧,我市将政策落实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尽心竭力办实事,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政府出台了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各部门和群众又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心中感到特别温暖!”在我市,提及“双拥”优抚政策,无论是优抚对象还是退役士兵、军转干部纷纷如是说。

为解除优抚拥军对象的后顾之忧,我市将政策落实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尽心竭力办实事,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优抚政策暖人心

“记者同志,你看看,今年第三季度的优抚金6月底就上账了,国家对咱优抚对象的政策真不错!”7月26日,住在文峰区紫薇大道街道办事处毛纺厂家属院的优抚对象索之珍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索之珍今年76岁,1959年参军,1962年在郑州国棉四厂大火事故中因救火抢险造成六级伤残,第二年调回安阳工作。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年能领到近2万元,每季度发放一次,上一季度末发放下一季度的优抚金。“不仅如此,我生病住院都是实报实销,不用自己掏一分钱。不管生活上遇到啥困难,咱区里、市里的民政部门都积极帮助解决。我们为祖国的建设流过血、出过汗,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心里感到特别温暖!”索大爷说。

在我市,像索之珍一样的优抚对象共有33431户。2012年以来,我市共下发优抚经费43453人次,发放资金6.8亿元,全部按照标准按时、足额地进行了社会化发放;共下发义务兵优待金12285人次,发放资金1.3亿元,均在每年“八一”之前发放到每个义务兵家庭。我市还建立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各类优抚对象除享受国家抚恤外,还享受自然增长优待金,经费来源全部列入县(市)区年度财政预算。

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市不断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市1级至6级残疾军人住院全部纳入医疗统筹,实行实报实销;7级至10级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三属”和带病回乡、参战、参试退伍军人住院,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范围。三年来,我市共投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3818万元。为帮助困难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题,2012年以来,我市采取包乡、包户、乡村干部帮工帮扶等办法,投资300余万元为88户重点优抚对象新建、修缮住房,为1007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困难问题,277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问题得到解决。

退役培训路子宽

“我正在参加市里的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再过不久就可以拿到证书了。拿到证书后,我会找一份与驾驶相关的工作。咱经过部队大熔炉的历练,具备军人的过硬素质,相信一定会凭努力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7月25日,退役士兵卫森说。

今年1月22日,我市召开2015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动员大会,凡2014年冬季退伍,我市接收的城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农村退役士兵、复员士官和选择自主就业的转业士官在退出现役1年内均可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共有300多名退役士兵参加。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掌握电焊、机修、数控、烹饪、计算机、机车驾驶等技能,拓宽就业之路。

为拓宽退役士兵的出路,我市在城镇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中,认真执行国家退伍安置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探索退伍安置新途径,多措并举安置好退役士兵、转业士官。4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7377人,发放退役士兵生活补助费384万元、自谋职业补助费3389万元,对四期以上转业士官、立二等功以上人员优先安置到事业单位。2014年,211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得到安置。同时,我市成立退伍军人培训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全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通退伍军人就业服务网,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服务。市政府连续4年将退役士兵培训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明确提出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确保参训率达100%,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确保“双证”获取率90%以上。

军转干部有作为

“现在的安置政策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档案积分排顺序,积分排在第几位就第几个挑选安置单位,十分公平、公正。”7月26日,今年1月刚刚安置到市民政局的军转干部秦凯说。

秦凯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2014年转业,转业前任副团职。他告诉记者,按照档案积分,他在副团职军转干部中排第二名,市委组织部提供了十几个单位,他是第二个挑选安置单位的,今年1月到市民政局老干科任主任科员。“安阳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安置政策阳光透明。来到新的岗位上,我会努力干好工作,展现新作为。”秦凯说。

为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我市出台《安阳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坚持安置政策、安置计划、安置办法、安置程序、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六公开”的阳光措施。4年来,我市共接收军转干部330人,94%以上都安置到国家公务员序列,16名正团职转业干部安置到县(市)区或市直单位相应领导岗位,随调家属10人也都妥善安置到相应的工作岗位,28名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政策全部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我市有步骤地实施军休人员移交工作,共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31人,解决了他们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离休干部住院医疗费问题。我市进一步完善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政策,4年来共安置随军家属就业143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安置119人、企业单位安置24人。我市累计发放经济补助1000余人次,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标准,共发放补助经费700余万元;认真解决部队干部子女入学、转学、升学问题,4年来共优待干部子女入学385人,所有军队干部子女入学问题全部解决。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