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是一座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城市,一直以来,军地各级牢固树立军民融合发展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连续七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确立双拥新目标 打造双拥升级版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目标,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核心,确立“共同发展、共建共享、良性互动、互利互赢”的思路,提出了打造双拥工作升级版的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形成党政军主要领导抓双拥促工作的新格局。在配齐配强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成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的基础上,各级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军政座谈会,共商共建大计、破解工作难题,党政军协调、交流、沟通形成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考评机制,将双拥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各级党委、政府抓双拥工作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双拥工作的积极性。
军地同奏主旋律 双拥创城一盘棋
围绕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各地各部队把双拥宣传和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夯实双拥工作基础的重要任务来抓,以“情系驻宁官兵、关爱革命功臣”和“感恩西宁人民、奉献第二故乡”主题活动为载体,建立了“双拥活动月”和“国防教育宣传月”长效机制;围绕双拥活动和军民共建经常化,大力开展双拥“七个一”行动和双拥“八进”活动。市委、市政府把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重新建造综合性西路军纪念馆。市政府和驻宁兰空训练大队共同投资3300多万元,建设的西宁市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为全国所独有,基地以高科技手段展示现代空军武器装备,陈列了大量的实装飞机和模拟体验设备,成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新亮点。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一寺六方”共建等活动提升了双拥工作品位,军地共同打造“双拥一条街”、建设“双拥路”、建造“双拥林”、设立涉军法律援助站等,已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标志和新名片。各部队承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军训、大中专院校新生军训、新招录警务人员军训、中小学生军训180余次、12.7万人(次),不同层面的军训已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官兵和群众积极参与“让行为与夏都同美”全民学礼仪、讲环保、守秩序、讲诚信、传爱心等五大共建文明城市专题行动。军地共创双拥模范城的激情、热情和感情更加高涨。
建立拥军新体系 服务国防见成效
以“驻军有需求、政府就有责任,驻军有困难、政府就要解决”为标准,各级把支援国防和部队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帮助解决部队发展和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四年来,先后投资2.28亿元,为消防部队购置了新装备、资助19个部队实施了“煤改气”项目、修建了40多公里国防公路、改善了部队办公条件,开展了慰问驻宁军警部队和“西宁舰”活动。在支持重点军事工程建设方面,重点解决了武警青海消防总队消防鉴定中心、城西区消防大队营房、西宁警备区武器库打靶场、96361部队军事设施、湟中县人武部、湟源县人武部和县消防大队办公楼建设用地300多亩。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市优抚对象优待面保持100%,每年足额兑现优待金1.3亿元;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安置率达100%;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率达98%;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补助费足额兑现。510多名军人子女优先安置到就近学校入学,63名军人子女中考给予加分;随军家属就业率逐年提高。补助危房改造资金2000万元优先解决了670户农村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复员干部医疗保险缴纳、养老保险接续、住房保障等待遇得到有效解决。
拓展拥政新渠道 城市建设添动力
驻宁军警部队及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自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与驻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主动融入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四年来,共投入资金850多万元、兵力10余万人(次)、车辆2150多台(次),投入抢险救灾、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清运垃圾等行列。在青洽会、城洽会、环湖赛等重大活动中,与地方联执联控,在春节、塔尔寺灯节期间,与地方警民联防联守,实行24小时网格化巡逻执勤。消防部队参加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达5388起,出动警力达5.7万人次,出动车辆7980余台次。驻宁部队积极开展“富一村、扶一校、帮一站、助一生”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义务献血、见义勇为和学雷锋、做好事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双拥活动在基层 军民共建树新风
军地双方主动适应双拥工作新形势,以基层双拥工作为重点,拓宽新领域,丰富新内容,培育新亮点。军民共建单位每年分别组织开展一次“军事日”体验观摩活动、一次为“退役老兵送行”活动、一次入伍新兵参观市容市貌活动、一次征兵宣传月活动、一次军民联欢活动、一次走访慰问部队活动、一次征求意见活动,已成为双拥活动常态化的新举措。把双拥工作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村镇、进街道、进社区、进寺院、进家庭的“八进”活动纳入实绩考评和工作督查的重要内容,全市组建了100多个妈妈拥军服务队、巾帼拥军服务小分队,常年开展拥军服务;各部队为驻地中小学派出教导员和军事教官1万余人(次),开展军事讲座和军训1.3万场(次);各级消防部队走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开展消防知识讲座620多场(次)、组织消防演练180多场(次)。各乡镇和城市社区建立了“3+N”双拥工作网络,形成了军、警、民共建共育、互动互联,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活动新模式。目前,全市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众团体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各级建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520个,拥军优属工作领导小组561个,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312个,各类拥军服务组织网点1686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126个,军民共建基地52个。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