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慰问驻港口某部队。
军民共同开展保洁活动。
为顺利迎接省级双拥模范县的考核验收,确保惠东县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目标的实现,日前,惠东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推进会和惠东县军民共建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县上下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双拥工作的作用;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做实抓细,明确责任,有力推动该县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双拥举措
村社区学校成立拥军优属服务小组
历来,惠东县委、县政府和驻军领导对双拥工作高度重视,把创建双拥模范县工作当作事关大局、涉及长远的大事。为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该县及各镇(街道、度假区)分别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政府“一把手”担任,县双拥办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年度经费10万元。“全县350多个村、社区、学校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县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县政府还会与各镇政府(街道办、管委会)签订 《惠东县拥军优属工作责任书》,将双拥工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直接关系各镇(街道、度假区)党政领导班子个人的考绩和评优。
同时,惠东还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县直单位、各镇和驻军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旧址——— 高潭罗氏祖祠,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的“井冈山”、东江红都——— 高潭中洞革命老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位于安墩镇)、港口“英雄民兵连”等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据悉,惠东对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投入力度也很大。如早在2012年就投入600万元兴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高潭中洞革命纪念广场,投入25万元兴建南昌起义军中洞改编纪念亭,投入50万元对高潭12处革命旧址和烈士纪念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同时,继续兴建“雁湖革命斗争史展览馆”(位于稔山镇老坑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投资360多万元。
■互办实事
慰问军人解难题
4年来,该县共向驻惠东26个基层单位和驻平潭部队等赠送春节慰问金210多万元,“八一”期间向部队赠送慰问款和物品达210多万元。“除了拥军慰问活动,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我们也是大力支持。”县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2011年,惠东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组建惠东县公安消防二中队(驻地在吉隆镇),营房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2012年1月,积极争取汕头市航标处投资80多万元架设电缆至驻沿海某部队,解决了该部队的用电难题。同年9月,县委、县政府拨款3万元,给驻梁化某部队修建连队抽水房,解决用水困难……
惠东把军人当亲人。除了党政关怀,有关部门和民营企业也积极走访慰问部队,并向驻地部队赠送猪肉、大米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增进军民鱼水情谊。“惠东的社会拥军氛围较浓厚。”该负责人感慨。而记者在参与的多次拥军慰问活动中了解到,吉隆镇利真互助公益协会就是其中一支社会拥军力量,如去年在了解到驻该县某空军单位官兵长期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因雾气较重,空气潮湿,官兵换洗的衣服难以晾干。为解决官兵生活上的烦恼,该协会为官兵们送上了10台干衣机、水果、饮料等慰问品和慰问金。“没有军人守卫,哪来我们的幸福安稳生活。”该协会相关负责人李火带说。
军人植树救灾献爱心
近年来,驻地部队官兵也为当地办了不少实事,把驻地当故乡,得到了惠东人的赞美和肯定。“在创建文明县城、禁毒专项整治、遇到天灾等各种情况时,都能看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身影。”该负责人说,如让惠东人印象深刻的“8·16”洪灾和“9·22”天兔台风来袭时,边防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迅速疏散群众,积极劝渔民回港避风,主动转移海上渔排,并不定时在沿海一线巡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加植树活动、清洁家园、走访献爱心……都有驻地官兵的一份力量,市民日常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都有他们的身影,如去年10月8日,消防队员成功将华侨城某房顶一马蜂窝成功清除。10月10日,居民为消防大队赠送了写着 “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好子弟兵”锦旗,这都是军民鱼水之情的有力见证。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赖金朗 赖燕珍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