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拥军,祖籍泉州永春,1968年出生,17岁入伍,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团领导。2014年11月转业,先后在思明区人民检察院、街道任职。2020年起挂职开元创新社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拥军的父亲是“英雄三岛”中角屿的守岛老兵,为家中晚辈取名“拥军”“拥政”“爱民”等,寓意军民一家,血浓于水。
站在特房波特曼财富中心的展厅里,刘拥军对大屏幕前的每个场景都如数家珍。作为开元创新社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他参与了项目从拆迁到建设再到招商的全过程。
在2020年之前,他对于片区开发建设还是个门外汉,从部队转业至今,刘拥军先后在思明区人民检察院、街道任职,干过纪检、工会、党建等诸多工作,面对岗位的变换,他总能很快进入角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无非是服从、专注、执行。”刘拥军说。28年的部队经历,让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作风。
刘拥军祖籍泉州永春,1968年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英雄三岛”中角屿的守岛老兵,为家中晚辈取名“拥军”“拥政”“爱民”等,寓意军民一家,血浓于水。刘拥军带着父亲的期望,一路成长,17岁入伍,之后考上军校,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团领导,经历了部队水与火的洗礼,直到转业。时光荏苒,原部队变了、营房变了、工作的环境也变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刘拥军始终坚守着忠诚执着的军人本色,在不同的赛道书写精彩的人生。
童年
随军转学是“常态” 调侃自己“没有小学同学”
刘拥军调侃自己“没有小学同学”。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童年时期特殊的随军生活——父亲所在的部队驻地经常变动,每开拔一次,他就得换一次学校。
部队里长大的孩子,转学是大概率事件。整个小学阶段,刘拥军几乎一两年就要转一次学。“可能同学之间刚熟悉,我就要转学了。”前几年,刘拥军利用假期回到曾经的驻地洛阳,凭着记忆找到曾经就读过的小学。也是那次,他在学校边上的小店找到了当年的同班同学。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双方相认的共同记忆竟然是“半块馍”。20世纪70年代,上小学的刘拥军经常会把从家里“偷拿”的半块馍放在土黄色的军挎包里带进学校。课间的时候,他打开挎包,把半块馍掰成若干小块,分给班上的同学一块儿“享用”。当时,一小块馍成了同学们难得的“美味零食”。
“家里的东西少了,父母怎会不知道?”原来,刘拥军的这些“小动作”早就被家长看在眼里,当父亲从老师那里得知他“偷拿”的馍是和同学一起分享后,也就没说什么。此后,他的母亲还经常会从伙食里省出一点肉渣,让刘拥军带进学校和同学分享。
“大方、认真、一板一眼”是小学同学对他的印象,而这些标签很大程度上来自随军生活的浸润和父母的潜移默化。
入伍
从军28年 第一次见到女儿时她已一岁半
17岁那年,刘拥军参军入伍,从军28年。他坦言,能够参军入伍是这一生让他最欣慰的事情之一,也是他儿时的理想、全家的期望,那个年代的男孩子都有一个“爱军习武、报效国家”的从军梦。
刘拥军入伍临行前,父亲对他叮嘱:“遇到困难要坚持,待人接物要坦诚。”坚持和坦诚成了刘拥军的人生信条。在部队,他既做业务标兵,又当言行榜样——光荣入党、考上军校、当了排长……直到升任团领导,一点一滴地磨炼给了他的人生不一样的色彩,也要求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部队。
从坂头到思北的54路公交车(现954路)是刘拥军印象最深的一条线路。婚后,妻子来到厦门随军,暂时安排在一所学校代课,每天都要坐54路车往返学校和部队宿舍,一趟摇摇晃晃下来就是一个半小时,那时候全家很难在晚上8点前吃上晚饭。下班早的时候,刘拥军会在村口的公交站点等着妻子下车,踩着石子路一同回到宿舍。
刘拥军说:“我在部队那些年,父母、爱人和孩子对我的事业全力支持,而我对家庭做得很少,亏欠太多。”女儿出生时没能陪在妻子身边尤其让他觉得遗憾,妻子临产前,刘拥军专门请了假从厦门回到永春老家陪产,但左等右等,眼看着假期马上结束,老婆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刘拥军迫不得已只能匆忙告别妻子返回部队,这一走就遇上了外勤任务,待他再次回家时,女儿已经一岁半了。
“女儿根本不认识我,我也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抱孩子。”刘拥军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女儿的情景,仍很感慨。如今,刘拥军的老婆还时常会埋怨他宠溺女儿,但他总是笑笑:“我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更何况当兵的家庭,孩子的三观不会偏。”
受到刘拥军父子两代军人的影响,家族中一些后辈也立志参军。在他们入伍临行前,刘拥军都不忘叮嘱他们到了部队要“坚持和坦诚”,他总说:“不管社会怎么变,军人的本色不能变。”
转业
经历多个岗位 以部队标准督促自己
2014年11月,刘拥军开始新生活,他转业到思明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在政治处、公诉科、工会、机关党委等岗位上轮岗。
脱下军装到地方,刘拥军的军人作风丝毫没变。刚进思明区人民检察院,他不熟悉业务,就苦学法律知识、钻研办案技能;机关党建工作要推进,他又联系专家老师组织党员上党课。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转业后,刘拥军先后在检察院、街道任职,2020年又被派往开元创新社区指挥部挂职,参与岛内大提升工作。
2023年12月,刘拥军的手机通话时长达到5400分钟,“那个月几乎是每天挂着充电宝在接打电话。”刘拥军介绍,当时,省市重点工程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在即,他和指挥部的小伙伴们负责观音山休闲区中段用地保障。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餐饮商家、责任单位、村民……都要一对一地挨个对接,协调做工作。刘拥军说自己没什么法宝,就是坚持和坦诚。一遍不行就再一遍,早上不在就晚上,那段时间他几乎每晚都要到10点后才能回家。
“你一个快退休的老头儿了,还在折腾什么?”面对妻子的疑问,刘拥军说:“我在这个岗位,这就是我的事,我不干谁干?”
“上级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不瞻前顾后。”刘拥军按照部队的标准督促自己,历时35天,指挥部顺利完成土地保障任务,为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7月中旬,刘拥军乘船登上在建的大桥桥墩,遥望大海,他感慨,自己曾经设想过无数个抵达对岸的方法,唯独没想到过这一种。(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