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人物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四位兄弟当红军 八十年后回音讯

2020-07-27 17:11:12来源:霍邱县双拥办
提笔写此文,是为亲兄弟四人参加红军之事所感动,是因为寻根之事不够圆满而难以释怀。2018年7月19日,霍邱县公安局接到求助电话,一位女士...

提笔写此文,是为亲兄弟四人参加红军之事所感动,是因为寻根之事不够圆满而难以释怀。

2018年7月19日,霍邱县公安局接到求助电话,一位女士称自己的父亲老家在霍邱县杜家村,自从1931年参加红军,就再未回乡,也再未同家里联系。这次她和丈夫就是想到父亲的故乡看一看,却苦于找不到杜家村的具体位置。

县公安局干警郭峰、淮河农耕文化展示馆馆长冯克强都是爱心人士,他俩热情接待了这对夫妻,帮助打听有关情况。并陪同他们到县档案馆,找到当时在此工作的我,希望能够查找到杜家村。

这位女士名叫李燕青,是老红军的四女儿。她说,父亲1914年出生,在家排行老四,名叫李光泗。爷爷叫李成文,当时父亲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五男两女,兄弟四人都参加了红军,只有大哥因有羊角疯留在家里。父亲曾说老家是丘陵,有毛栗树和茶叶树,有水稻和小麦。他们能提供的只有这些有用信息。

1932年10月以前,霍邱县面积较大,南边一直延伸到现在的金寨县白塔畈镇。我们分析,杜家村最有可能位于现在的霍邱县南部、金寨县北部以及叶集区一带。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与杜家村相似的地名有好几处。经过多方咨询,认为金寨县白塔畈镇大岗村杜小店可能性较大,于是约定实地找寻。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金寨县白塔畈镇。车上,李女士介绍,父亲言语不多识字不多,但枪法很准,在延安时给中央首长当过警卫员。父亲原来没有大名,人称李老四,是中央首长为他取名李光泗。父亲在延安时曾在医院遇见过自己的弟弟,也曾在行军路上与二哥相遇。从此以后,兄弟再没相见再无音讯。那三位伯伯、叔叔,也许已经回到家乡,也许去了远方,也许牺牲在战场。李女士说,父亲1957年转业时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到了青海省的农场。1990年,父亲通过组织同安徽省委组织部取得联系,计划回老家看看,可惜还没动身便生了一场大病无法成行。1992年,父亲带着对家乡的眷恋离开人世,返回故乡的愿望最终成为遗憾。

“父亲去世前一再嘱咐我,有机会一定到家乡看看。”

在交谈中,我们很快来到杜小店。这里李姓较多,“成、光”两个辈分也一致,但因为李燕青不知自家其他辈分,所以从这方面难以进一步核实。在《李氏家谱》中,我们查找到五、六个“李成文”,但年龄都对不上。打听不到老红军原来家庭情况,我们只能根据掌握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测,老红军李光泗极有可能是从此地走出,但由于年代长远,此地可能已没有亲人。

尽管如此,李燕青还是来到李氏祠堂,将父亲的照片放在供桌上,对着父亲照片三鞠躬。在祠堂外面,她深情捧起泥土装入袋中,说要带回青海洒在父亲的墓上。看到父亲记忆中的毛栗树、茶叶树,夫妻俩便站在树旁拍照,并把照片发给远在青海的家人。

这次寻根,李燕青夫妇没有完全实现愿望,带着些许遗憾返回青海。冯克强、郭峰和我相约将继续寻找,好事一定要做到底。

此后我们了解到,叶集区孙岗镇杜小圩和裕安区石板冲乡各有一李姓,以前家中有人参加红军也没有回来,我们分别前去核实,但都不符合。我们又到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寻求帮助,也没有找到相关线索。中心人员介绍,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县共有十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现在能够知道姓名的还不到三万人。

我以县档案馆名义同青海省委组织部联系,请他们查看李光泗个人档案,看看是否能找到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青海省委组织部经办人员回复,李老档案中提到曾在家乡“朱湖安”“钢家淮”当兵,在红四方面军。我们分析,当年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口音差异,这两个地名也许书写有误,很可能是霍山县的诸佛庵和金寨县的汤家汇。

\

李光泗简历登记表

2019年春,李燕青夫妇再次回到霍邱,在冯克强馆长陪同下到疑似杜家村的杜小店看望了几位长者,继续找寻父亲当年的足迹,来到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望着皖西这片红色土地,李燕青夫妇眼含热泪,思绪万千,依依不舍。

八十年峥嵘岁月,无法割舍的是家乡情缘,无法忘却的是寻根心愿。在此,我写下这些文字,希望更多人们能为找到杜家村提供帮助,期待得到李光泗兄弟姐妹们的有关信息,更是以此文,向老红军李光泗兄弟四人,以及无数革命先辈,表达深深的敬意与缅怀。(霍邱县委办公室 黄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