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
南京军区襄阳特功团爱国拥军模范勋章
“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获得者、退休前后两次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的武进区湟里镇退休教师华再清说:“不能当兵,就爱兵;不能参军,就拥军;拥军,是我一生不悔的甜蜜事业”。
退休前1991年省政府荣誉证书
退休后2004年省政府荣誉证书
华再清很普通,他是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华再清不简单,他为军营抛洒了满腔热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看到华再清的事迹,百岁老将军百忙中提笔给他写信:“您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和南京军区全体指战员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为华再清亲笔题词:“身站三尺讲台,心系万里长城”。
百岁老将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词
华再清没有当兵,但却有3枚军功章,那是南京军区“襄阳特功团”奖给他的特殊军功章。古稀老人没有辜负特殊军功章的荣誉,也没有辜负老将军的希望,退休前他被评为“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2004年退休后他不光再一次被评为“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而且荣获“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 退休后他留校义务为学校工作,一方面担任由他亲手创办的“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第三少年军校”政委,不断搞好“双拥”工作;另一方面担任“东安实验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努力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带领少先队员拥军优属,他的学生“桃李满军营”。
只要是有利于部队和学校建设,有益于战士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华再清总是不畏千难万难去办。为了当好共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信息员”,他每年“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亲自去部队慰问,平时,与子弟兵经常联系。对于华再清来说,一年360天,天天都是拥军日。他对湟里镇的烈军属和湟里籍战士特别关心,经常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与湟里籍战士书信往来,教育子弟兵在部队好好干。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作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国防绿里育新人》的活动,教育下一代学习解放军,当好接班人。华再清还促进学校与部队搞好“双拥共建”活动,带领学生向“共建部队”指战员、湟里籍战士及军属献爱心,同时,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退休后,华再清更加全心全意搞好自己心爱的工作——拥军优属。在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再清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军属联谊会”,专门为军人和烈军属排忧解难。
他首先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征兵宣传工作,湟里镇每年有30多名青年入伍,兵送走了,他没有撒手不管,而是牵肠挂肚。他把期待和关心倾注到一封封信中,捎给每一个子弟兵,鼓励他们安心服役,为国争光,为家添彩。
华再清的学生小蒋参军去部队,不到半年时间就泄劲了。他在给华再清的信中流露:“部队考军校很难,我一心想上军校的希望破灭了,我这个兵算白当了……”华再清看到信后,当晚就给小蒋复信,劝慰他、勉励他。可华再清收到的回信扔是那个“腔调”:“道理我都懂,可你能让我上军校吗?”华再清又接二连三给他去信,反复开导他,一封封的信情真意切,句句实在,终于化开了他心中的愁结,后来小蒋成了一名出色的连队卫生员,还光荣地入了中国共产党……
华再清为了做一名探亲战士因失恋而消沉的思想工作,一直到黄昏才回家。这名战士离他家足足有3公里多路,而偏偏又是暗星夜,并且是雷雨交加。华再清推着自行车艰困地走着,突然一阵狂风,把他连人带车吹倒在路边沟中,左脚着地时刚好踩在尖尖的草根上,穿透了皮鞋,脚底鲜血直流。华再清忍着剧痛艰难地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十点多钟了。
安西小张参军后,其母亲身体有病,5亩责任田靠父亲一人耕种。一到大忙季节,农活就来不及干。顾了2亩水稻田,顾不到3亩草坪田,田里长满了杂草。人家的草坪可以出售了,可小张家的草坪无人问津,当时退休仍留校教书的华再清立即带领本班46名学生去清理杂草,紧张战斗了2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任务,张大伯露出了笑脸。
安北军属小董家,3.8亩麦子收割在田里,突然刮起了阵风,眼看就要下雨,怎么办?董大伯急得在田埂上直跺脚。华再清带领“军属联谊会”的骨干,火速支援,终于在雨前抢收完毕。
自“军属联谊会”成立后,已为50多个光荣人家及30多名战士解决了这样和那样的具体问题,受到了广大烈军属家庭的赞扬和欢迎。
每逢春节来临,华再清早早买上红纸,亲手写春联送给光荣人家。以前用墨汁写,现在用金粉写。尽管市场上春联五花八门,但军属还是喜欢华再清写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春到光荣人家,喜临英雄门第》;《战士胸前英雄花,军属门上光荣匾》春联。寒冬腊月,几百副春联要写几十个小时,华再清的手冻僵了。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的家人也动起手来,退休前后10多年来,华再清已写拥军春联2000多副。
年货、慰问信、光荣匾等慰问品一一准备就绪,华再清再带领回乡学生冒严寒、顶风雪,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到光荣人家拥军优属。
自退休以来,华再清坚持十多年拥军优属不间断,在他的退休生活中,“年年、月月、天天”都是拥军日。他唱好“拥军四季歌”:一月份:“向光荣人家拜年”,给烈军属送春联、年画、慰问信,并且帮助搞好年前清洁工作。二月份:向东安籍战士寄“精神年货”,争当土记者,把家乡的喜讯汇总后出《简报》寄给亲人解放军。三月份:学雷锋做好事,到光荣人家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四月份:祭扫革命烈士墓,向烈士家属慰问。五月份:组织“红五月军歌比赛”,大唱革命歌曲。六月份:请共建部队解放军来校作报告,与少先队员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七月份:举行军事夏令营,召开拥军乘凉晚会。八月份:慰问共建部队官兵,与解放军叔叔欢庆“八一”建军节。九月份:买盒月饼送给军属大伯、大妈,给光荣人家“中秋佳节”添欢乐。十月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敬老节,买盒蛋糕孝敬烈军属老人。十一月份:组织“红领巾口号队”,配合搞好征兵宣传工作。十二月份:“超前拥军”,敲锣打鼓送新兵,并组织冬令营。
他把每年八月定为“拥军活动突击月”,利用学生放暑假时间,开展“八个一”拥军活动:1、向解放军写一封慰问信;2、为烈军属做一件好事;3、学唱一首解放军歌曲;4、写一篇“爱军”文章;5、看一场解放军英勇战斗的电影;6、为群众讲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事;7、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8、举行一次“国防小知识”竞赛。
华再清还将回乡学生组织起来,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一个个“拥军小分队”,落实承包责任制,把每户烈军属分配给“拥军小分队”轮流去服务。
十多年来,他已带领万名学生拥军,向军人发出慰问信万余封,寄赠书籍、文体用品等慰问品价值万余元。为烈军属做好事万余人次,送春联、年画等慰问品价值万余元。
敬老节期间,西藏军区芮志军拍来电报,宁夏部队陈建良打来电话,北京部队万荣建提前来信,海南武警支队许永刚发来信息,东海舰队刘鹏在武进电视台点歌,东南西北兵向华再清祝福,祝福他教师节快乐。福建部队许一飞来信说:“我们参军的愿望都是在您的班里培养的”。华再清的学生爱当兵,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参军保卫祖国,由于从小爱军、学军、拥军、颂军,所以他们在部队干得特别出色,绝大部分入党、入团,提干考军校,立功嘉奖。
华再清还是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他特别喜欢写军人的稿件,每年写稿300多篇,用稿200多篇,真不容易。每日黄昏,人家舒舒服服地看电视,他却在冥思苦想写文章。夏天蚊虫咬、汗水触眼睛、腊月冻苍生、手背含血印。为了写稿,他双休日请孙女当老师,学习电脑知识。平时白天采访,晚上成稿。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写稿的酸甜苦乐可想而知。退休十多年来,他写稿3000余篇,其中大部分是写军人的稿件,《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橄榄绿里育新人》等荣获全国论文一等奖。写稿所得几万元稿费,大部分用于拥军优属。
华再清在拥军路上越走越远,他用毕生精力拥军。退休12年来,他亲手创办的“常州市武进区第三少年军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常州市双拥模范单位”、“武进区拥军优属特色学校”…… 同时,华再清所在的湟里镇被评为“常州市双拥先进单位”,华再清个人被解放军某部评为“爱国拥军模范”,被常州市评为“全民国防建设十佳好公民”,被武进区评为“双拥之星”。还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志愿辅导员”,荣立“三等功”。华再清被战士誉为“编外教导员”、“战士好园丁”、“战士好父母”,被烈军属称为“军属贴心人”,华再清的家庭被评为“常州市双拥标兵之家”……华再清在常州市争创多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武进区争创多连冠“江苏省双拥模范区”活动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华再清说:“我要做一条老黄牛,小车不倒一直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会打牌也会搓麻将,但我学军、爱军、拥军、颂军的兴趣更浓,我的退休生活很充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愿做一辈子爱心点灯的人,在照亮子弟兵和学生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平凡的一生,尽心、尽力、尽情地当好一辈子拥军人。”(武进区湟里镇东安退教支会:武 安)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