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人物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直抵心灵的温暖

2015-10-20 16:45:06来源:国防时空
双桥社区位于扬州市中心城区,“十姐妹民兵班”是该社区响彻全市的著名民兵和义工品牌。

——记扬州市邗江区双桥社区“十姐妹民兵班”

国防时空讯:双桥社区位于扬州市中心城区,“十姐妹民兵班”是该社区响彻全市的著名民兵和义工品牌。双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诞生过赫赫有名的老“十姐妹民兵班”,受到过当时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领导的接见。新队伍是2009年由社区副主任蔡娟领头创立的,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社区各岗位工作者。初次见面,人们不免惊讶于她们整齐的朴实与温润,站在人群里你看不出想象的威武与豪气,但一句句直白的话语传递着亲切、和暖与无形的精神力量。“姐妹们都是主动要求加入的,因此执行任务积极认真,从来不怕苦不怕累。大家都是在用心做好每件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树立十姐妹民兵班的新形象。”蔡娟自豪地评价她的队员和班集体。

让战士们“吃出了妈妈包的粽子的味道”

扬州武警三中队是双桥社区的双拥共建单位,多年来官兵们深切感受到双桥人尤其是十姐妹班的热心关爱和帮助。

一年中的重要节日,蔡娟和大家总是提前酝酿,准备节目,组织和战士们互动。今年端午节的“艾香端午邻里情”包粽子活动,她们邀请了武警中队官兵、邗江区机关幼儿园师生、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生、双桥街道计生特殊家庭代表及困难、空巢老人前来参加。活动开场,由十姐妹与扬大文学院学生代表吟诵屈原辞赋,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随后,武警官兵和老人们结对包粽子。老人们一边示范一边传授技巧,“在包的时候,要将手指压紧,不然叶子有缝隙,米就会漏,同时包的时候要实,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好吃。”战士们学得很认真,整个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品尝的时候,有战士动情地说,这样的粽子吃出了妈妈包的粽子的味道。

每逢“八一建军节”,武警中队官兵也热情邀请十姐妹班去军营联欢。为了拿出好节目,她们先后编排了《茉莉花》、《飒爽英姿十姐妹》、《文明新风十姐妹》等节目。排练《飒爽英姿十姐妹》的时候,由于只有十天时间,又都是利用晚上,大家事先安排好家里的小孩,也顾不上其他家务准时参加。真是既紧张又辛苦,许多人膝盖都跪肿了,还是认真坚持下来了。节目得到战士们的一致好评,并上了江苏卫视综艺节目。

每年迎新送老的时候,十姐妹都要忙乎一阵子。对那些退伍的战士,一一送上围巾和本地特产,依依不舍话别情,真诚亲切赠祝福。新兵报到后,蔡娟总要带上几个姐妹来和他们拉拉家常,介绍扬州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不知不觉地让战士们了解和喜欢扬州。前年有个新兵来自浙江,长得又瘦又小,大伙儿亲热地称他“小黑子”。小伙子呆了不久就老是想家。蔡娟知道后,主动跟他聊家常,谈扬州各方面的特色,让他进一步熟悉和喜爱古城扬州。不断的交流沟通和互相参与活动,“小黑子”还真和十姐妹们成为掏心窝的好朋友,再也不提想家的话了。中队领导为此非常感激。

帮烈士母亲彻底走出失独阴影

有一次,蔡娟在社区文娱活动中,发现一位搬来不久的吴阿姨,舞姿优美、很有气质却言语不多,似乎隐藏着什么心事。她觉得吴阿姨是理想的社区活动助手,就在活动结束后拉她到办公室坐一下。蔡娟关心地和她攀谈,亲切坦诚的话语令吴阿姨很受感动,互相聊得比较投入。当蔡娟问及她的孩子时,她突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原来,吴阿姨的独子儿子,几年前在部队救人牺牲了。她在原生活环境里一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才和丈夫搬家来到双桥社区居住,想回避和忘掉这个事实。当有人问起她孩子,她总是一句概括“在部队”。即便现在,她还是经常闷闷不乐,怕出家门。这次吐露秘密、直诉衷肠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蔡娟温和耐心地听她讲述,不时以女性的细腻和丰富的思想工作的经验来开导她,平息吴阿姨深切的苦痛和排解她心底潜在的顾虑。此后,有机会遇着就和她拉呱几句,并适时建议她担任社区广场舞组织者,发挥特长,充实生活。不久,吴阿姨爽快地答应了。在她的带动和号召下,社区陆续有40多人参加了舞蹈队。蔡娟联系附近的商场赞助了一套音响,社区两委会每年拨出1万多元提供服装和道具费以作支持。吴阿姨做事尽职尽力,白天到市舞蹈协会学习,傍晚回来一招一式教大家。前年社区中秋节,她自编自排的舞蹈《卓玛》,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她的队伍参加市里广场舞比赛还获得了优秀奖。

十姐妹很快都和吴阿姨交上了朋友。去年她曾生病住院一段时间。大家在她回家后才知道,立即派了几个代表带着慰问品去看望她,令她非常感动。其实前几年,她老公也深度忧郁和自闭,后来随着吴阿姨的一天天改变才逐步恢复,跟外界正常联系、接触了。今年春天,社区组织失独家庭到杭州旅游,吴阿姨和老公都积极参加了。现在,他们有时组织朋友几家子到附近农庄钓鱼休闲,她老公还主动加入了社区义工组织,自愿服务社会。

为生病的孩子和孤独的老人找回快乐

双桥社区“十姐妹民兵班”从一开始创立,就立志传承当年老姐妹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对基层群众大量需要帮助、救助的现实问题,她们勇于担当、义不容辞,展现了新时期女民兵心系群众、奉献基层的精神风采。因此,“十姐妹民兵班”还有个光荣的名字——“十姐妹义工队”。

四年前,家住本社区东梅庄的8岁的小郭佳骏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对于可怜的孩子及家庭,这真是个晴天霹雷的打击。每天上百元的透析费,压得这个普通的职工家庭喘不过气来。然而偏偏祸不单行,不久他的爸爸又被查出患有脑瘤。这个家庭接连的不幸遭遇,深深牵动着“十姐妹”的心。蔡娟和大家一合计,决定多方出手做好帮扶。几年来她带领姐妹们组织了一次次不同形式的募捐,一回回硬是帮小佳骏度过了危境。

郭佳骏很有志气,他告诉十姐妹自己心里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上学梦”,另一个是“当兵梦”。十姐妹都很支持他,并细心做了周到安排:一方面组织志愿者每周定期到他家中授课,另一方面请来武警三中队的官兵给小佳骏上生动的军训课。孩子开心极了,仿佛黑暗的屋子里照进了阳光。

四年过去了,“十姐妹”对其倾注的关爱月复一月,一如既往。病魔缠身的郭佳骏虽是不幸的,但有了这些“爱心妈妈”们的悉心呵护和大力帮助,他又是幸运和幸福的。

社区70多岁的姜大爷,是一位农村籍老兵,身体不太好。如今老伴去世,三个女儿出嫁不在身边,生活确实困难重重。十姐妹们了解情况后,帮他办了低保和老兵补贴,安排社区助餐点每天给他按时送餐。大伙儿轮流去看望他,跟他拉拉家常,帮助打扫卫生。有人还不时主动买点他喜爱的食品。老人家激动得逢人就夸十姐妹的好。

双桥“十姐妹民兵班”的人和事都很平常,但一件件又让人感受到带着体温的关怀,抵近心灵的真情。这是新时期女民兵的另一种美丽夺目的飒爽英姿,一种社会进步需要的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肖奎武 施福林)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