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走进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耳边就传来熟悉的旋律,“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双拥小学!”同行的同事说。
汕头,是祖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素有“闽粤咽喉”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大规模作战的前沿阵地和支前保障基地,素有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而金珠小学,就像是这座拥军之城的一颗闪亮明珠。
走进金珠小学,眼前是一块块金色牌匾。“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间那块“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牌子。
离金珠小学不远的汕头港内,停泊着中国海军几艘先进的战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双拥”成为金珠小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沿着英雄长廊,看着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感受金珠小学全体师生浓浓的拥军情。9月的一天,开学第一周。金珠小学的师生早早来到学校。孩子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在操场上静静等待着一位重量级嘉宾的光临。
8时,一辆车停在了校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麦贤得。在1965年8月6日凌晨打响的“八.六”海战中,人民海军611号护卫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由于头部失血过多眼睛不能视物,仍坚持作战,凭着自身练就的技能,排除舰艇故障,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从此,“钢铁战士”的称号在全军全国迅速传开。
作为金珠小学聘请的校外辅导员,麦贤得每年9月都会来金珠小学给孩子们讲在部队的故事。“开学第一课,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了。”金珠小学校长纪胜辉告诉记者。
对于金珠小学3年级的郑理同学而言,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麦贤得爷爷说“我做得还不够”。郑理似乎听懂了但又好像不是特别明白,麦爷爷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依然坚守战位的战士,还有哪里做得不够?
“你慢慢就懂了,”郑理的班主任李湘玲告诉他,“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麦爷爷说的话你自然会懂。”
李湘玲,金珠小学三年级2班班主任,2014年调入金珠小学。她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为了让在军营练兵备战的军人们无后顾之忧,金珠小学解决了不少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在军人子女入学方面,校长纪胜辉通过和汕头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专门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
金珠小学的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孩子能进来上学让我这个当兵的父亲很骄傲。作为一名军人,孩子在这样一所以国防教育见长的学校就读,我特别满意。”空军某部中校黄志雄说。
20多位来自军营的校外辅导员长期义务授课,军营、展馆、舰艇对师生免费开放,体现了人民军队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10多位随军家属教职工,40多位军人子女入学,展现出金珠小学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在金珠上演,并将一直延续。(汕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