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潮涌刺桐城。
从“军民共建发祥地”“解放军烈士庙”“科技文化拥军”,到“异地商会拥军支前服务站”“双拥学院”“双拥文化街区”……在泉州这片爱国拥军的红色沃土上,军民守望相助,多年来,一批富有泉州特色的双拥品牌层出不穷、茁壮成长,一幅军地“双向奔赴”、鱼水情浓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凭借长期以来富有成效的双拥工作,泉州市及所辖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十连冠”“一带四”的目标,受命名表彰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一。
越过此山再登高,站在“十连冠”的新起点,秉持“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开拓创新精神的泉州党政军民,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的工作要求,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以争优争先争效的实际行动持续擦亮“海丝双拥”金字招牌,向全国双拥模范城“十一连冠”奋进。
在今年泉州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上,舞蹈演员们生动演绎崇武解放军烈士庙背后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张九强 摄
争优
更优载体
探寻更多双拥工作创新可能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于双拥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频出亮点和经验的泉州来说,创新争优是引领双拥工作常做常新的第一动力。
“一座双拥亭、一个双拥文化街区,没想到泉州古城的双拥元素也如此丰富。”提起位于鲤城区爱国路的双拥文化街区,不少市民游客不禁点赞。这个临近西街、开元寺等热门景区和商超的街区,以路灯、围墙、休闲亭为载体,设置双拥文化雕塑及“十大英模”“英烈事迹”展板,街心打造适合休闲的“双拥亭”,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在新城区,临近簪花故里——蟳埔村的海岸上,一座双拥主题公园——枪城双拥公园同样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热门地。这一融合蚵壳厝的建筑元素,以承载枪城红色文化为特色,建设有船舵导视牌、刺桐英雄长廊等场景的城市双拥新地标,正成为讲好新时期泉州军民鱼水情深故事的窗口之一。
时代在发展,拥军载体在创新。
类似双拥文化街区、双拥主题公园的创新载体,这两年来在泉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以来,泉州先后打造泉州市双拥学院、泉州市双拥馆、海丝拥军心理健康中心,并通过开设高铁“军人候车室”、命名“双拥号”渡轮等方式,聚力打造“海丝双拥”品牌。
新时期新征程,双拥共建深度联动。
军民“共学、共建、共促”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泉州持续深化新时代军民“三共”活动,进一步拓展联学共建模式,探索推动晋江“军地商”共建、石狮“一村一企一校”营连共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51场次,促进军地共同发展。市双拥办携手第910医院走进驻泉部队,为女军人提供“铿锵玫瑰 舞动青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和为军娃带来“认知生命的由来”主题活动,联合市中院开展“典亮军营 情暖兵心”送法进军营活动;晋江市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进军营,军地联谊、为随军家属赠送“女性安康险”,开展“战甲藏童心·粽香满营盘”主题活动;南安市军地携手开展“践行雷锋精神”志愿活动、植树活动;德化县开展军政民三方“粽子飘香传情谊,军民‘三共’谱新篇”活动……
载体带动,双拥活动实效渐显。2025年春节至今,泉州市县两级双拥办组织全市83家拥军企业开展“闽货进军营·双拥促消费”的一站式惠兵服务活动,让众多泉州特色好产品走进军营,走进官兵,目前,活动已进行18场次,共吸引部队官兵2.1万人次参与,销售额102万余元。泉州双拥学院常态化开展现役军人和军嫂技能提升培训,筹划举办现役军人无人机技能培训4期200人;举办军嫂短视频制作(电商直播主播)职业技能培训和军嫂电商直播创业沙龙,共有53名驻泉部队军嫂参加,提升军嫂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更好地支持军人家庭建设。依托海丝拥军心理健康中心,泉州组织开展心理服务下基层活动,共计服务官兵9424人次……
争先
更快部署
绘好争创“十一连冠”路线图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泉州,军地双方正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新举措,构筑双拥工作新格局。
以“十连冠”为新起点,启动“十一连冠”创建工作。在军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精神之际,泉州先人一步,今年5月即启动征求泉州市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工作实施方案,用心“绘制”迈向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十一连冠”“一带四”奋斗目标的“路线图”,进一步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实成效上发展。
一系列“争先”措施在先行先试中逐渐清晰。
——加强官兵服务保障。泉州聚焦持续深化“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新老结对·家国相守”等活动,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好官兵关心的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问题。此外,推动惠安探索开展军人父母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精准高效解决军人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父母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也提上日程。
——抓实双拥品牌创新示范。泉州提出结合资源禀赋,持续深化创新,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推出更多全省乃至全国双拥先进典型、建设成果等,进一步打响双拥品牌、扩大影响力。立足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持续开展“十城千店崇军联盟”活动,打造更多“拥军示范街区”和特色拥军示范点,宣传推广拥军典型案例,提升社会化拥军动力活力。
——力争结出更多共建硕果。泉州将深化部门共建、跨区共建、军企共建、乡村共建等,进一步拓展双拥共建形式,丰富共建载体,加强军地联学共建,推进军地共建点建设,促进军地共同发展。
争效
更实举措
持续汇聚强国兴军泉州力量
“没想到在大海上,官兵们也能感受到这么多泉州非遗特色!”近日,泉州市双拥办携泉州歌舞剧院、泉州滨海大酒店等组成泉州非遗“文艺轻骑兵”,登上“城舰共建”结对对象海军“丝路方舟”号医院船,用一场沉浸式闽南文化体验,让官兵们在深蓝海域感受泉州千年海丝魅力。
温情满满的“城舰共建”活动,是泉州切实为部队备战打仗减压卸负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优待尊崇,确保各项优待政策落地见效。此外,泉州还扎实推进“城舰共建”、“城连共建”等活动,常态化做好西藏共建基层连队慰问工作,联合晋江爱国拥军促进会支持医院船一批战备生活用品和文创用品等约60万元。在“情系边海防”活动中,泉州还创新开展“新老结对·家国相守”拥军优属活动,首批共有20名优秀退役军人与在西藏等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新兵家庭结对,解决边海防官兵“后顾之忧”。
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树立起服务备战打仗鲜明导向。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在泉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里,涉及部队战斗力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多年来,泉州认真落实“双清单”、办实事制度。今年以来,已累计为驻泉部队办实事45项,市双拥办牵头处置晋江市机场净空区在建项目超高建设等。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和练兵备战,2025年支持驻泉部队科技文化拥军项目超千万元。
“以更实举措,打造更加高效的拥军支前体系,持续汇聚强国兴军泉州力量。”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泉州还将强化部队演练演训保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战备执勤、训练演习、海上维权和工作生活中的现实困难。依托双拥学院加强军地人才培养,持续深化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文化拥军、司法拥军等,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此外,泉州还将深入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激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拥军,为一线官兵家庭送去慰问、帮解后顾之忧,打造更多的社会化拥军品牌,提升社会化拥军动力活力。(泉州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