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刺桐军民情 十冠续华章——写在泉州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之际

2025-04-28 12:13:23来源:中国网
潮涌刺桐,鱼水情深。这里半城烟火与爱拼敢赢交融,海风轻抚红色故事,英雄战歌嘹亮。作为全国新时期军民共建发祥地之一,泉州双拥优良传统...

潮涌刺桐,鱼水情深。这里“半城烟火”与“爱拼敢赢”交融,海风轻抚红色故事,英雄战歌嘹亮。

作为全国新时期军民共建发祥地之一,泉州双拥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全国第一个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镇在这里诞生;全国唯一一座解放军庙见证血浓于水的军民情;全国首创,依托遍布全国的异地商会开设拥军支前服务站,助力精准服务保障“人民子弟兵”……

红色传承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多年来,泉州弘扬优良传统、勇于创新实践,围绕实现强军梦的伟大目标,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内涵,探索双拥新模式,扎实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泉州第十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所辖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同期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受命名表彰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一。

从1993年泉州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到2025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一带四”,这是催人奋发的荣耀,是勠力前行的方向,更是接续奋斗的号角。

刺桐大地上,“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热潮涌动,一曲曲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凯歌响彻全城。

构建融合“大格局”

“一把手”工程厚植双拥沃土

泉州的双拥优良传统,深植于历史的土壤,在赓续中砥砺前行。

战火纷飞的年代,泉州军民并肩战斗、生死与共,结下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和鱼水深情,缔造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1981年,南安梅山镇军民携手铺石板路、建万亩果园、合力建设精神文明窗口,首开全国军民共建实践先河。

从一九四九年后成立到延续至今,无论风风雨雨,机构改革一轮又一轮,泉州的拥军支前机构始终存在并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拥军品牌。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一直以来,泉州历任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着力构建党政共建、军地携手、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顶格推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泉州始终保持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体系,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泉部队建设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历任党政军主要领导共同审定双拥规划意见,靠前推动军地重大问题解决,参与双拥主要活动,常态化走访慰问部队,定期研究推进双拥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夯实保障。围绕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支前保障、解决军人“三后”问题等,泉州持续做足全过程保障,如今,建立健全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区域协调等工作制度,早已内化为泉州党政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2020年以来,泉州先后制定15份政策文件,军地互办实事694项,以制度化落实落细更多双拥好做法,确保军地提报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让双拥工作在新时代更具活力。

办好双拥“暖心事”

锻造拥军支前“泉州力量”

68公里蜿蜒迷人的泉州石狮海岸线上,汇聚了黄金海岸、红塔湾等热门景点。在这样风景优美的旅游景观带上,一块专属部队的驻训地常年留待子弟兵们到来。多年来,石狮先后置换和划拨了占石狮市域面积1%的滨海土地,支援部队“两化”建设和训练场建设……“最美的海湾献国防、最好的土地建军营、最强的保障铸战力、最优的服务送战位”成为当地拥军最生动的注脚。

“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保障什么。”在泉州,拥军支前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与石狮“把最美的地段送给部队”的故事相似,在惠安,一批空调设备送到驻惠某部队,营区里的官兵不禁发出“没想到这么快”的感慨。原来,从该部队提出更换营房内老旧空调设备需求,到当地双拥办迅速办好“需求清单”并预约好安装师傅,不到24小时。

在南安,获悉一线官兵的身心康复疗养需求,当地党委政府秉持特事特办原则,迅速行动,以贴心的“交钥匙”工程形式,帮助驻军建设完成全军首个“特种兵心理健康成长中心”……

“动真情、办实事、讲实效”,是泉州拥军支前始终坚持的准则。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当好新时代拥军强军的“后勤部”“服务队”,倾力解决部队官兵一系列问题困难。

“全方位”支持建设。2020年以来,泉州投入近5亿元,支持部队项目建设391个,完成军地土地置换近4000亩。其中投入4000多万元代建5个海警工作站成为拥军“交钥匙”典范工程。

“全链条”支前保障。作为全国首创,泉州依托异地商会开设拥军支前服务站37个,服务保障外出演练的驻泉部队。泉州还组建泉州市拥军支前工作队,建立退役军人战备人才信息库,推进拥军支前实战化准备。目前,各级已参与拥军支前保障行动270批次,33018人次。

“全身心”情系边疆。响应全国双拥办“情系边海防官兵”行动,2021年初,筹集600万元资金购置3000台平板电脑并加装优秀文艺作品,除夕前送到边防一线官兵手中。2022年开始,泉州、晋江与西藏、新疆边防基层连队开展“城连共建”活动,投入650万元为其建设生产生活设施项目15个。2023年购置1000套运动服、2024年捐赠2000份健康礼箱慰问新疆边防一线女军人。

创新创优“强尊崇”

精准服务保障有温度

每天下午下课后、双休日和节假日等,位于驻泉部队营区里的“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热闹非凡。为解决驻地部队军人子女课后无人照看、无人辅导的难题,2020年起,晋江创新把“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办进军营,通过向社工机构购买专业服务,并优先聘任军嫂,同步解决军人“后院、后代”难题。如今,泉州已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设立“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让广大驻泉部队官兵收获满满。

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使命,将“后方”保障做到官兵心坎上。“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的火热开展,是泉州近年来扎实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解决好官兵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落实安置政策,保障军人后路。泉州实行“公开职位、依序择岗”的安置办法,按功绩分顺序选择职位安置,2020年以来,全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87名,安置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占比92%;先后对口安置72名随军家属进入机关事业单位,1961名军人子女按规定享受教育优待。此外,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00%按政策安置岗位,组织开展市县两级“二次选岗”,不断提升退役士兵安置岗位质量水平。

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双拥特色载体的出现,让泉州拥军崇军“共同体”可感可知。

去年4月,泉州“海丝拥军心理健康中心”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成立,为军人军属“一站式”提供解压、释惑、蓄能等心理服务。中心开设一年来,已累计服务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及军娃上万人次,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赞誉。

“军人优先”的理念更直接、更具体落在实处。去年5月,高铁泉州东站专门开设军人候车室,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暖心周到的候车照料、行李协助、送站乘车等高铁出行服务,让受优待群体点赞“‘荣誉感’拉满”。

借“智”发展,创优服务。市双拥办还联合泉州师院共建“泉州市双拥学院”,充分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在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努力构建城校融合、军民共建发展共同体,为服务国防和军地建设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在泉州,双拥工作无淡季,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支持双拥工作、参与双拥活动正逐步成为日常。2025年春节至今,泉州市县两级双拥办在省双拥办的精心指导下,组织全市83家拥军企业开展“闽货进军营·双拥促消费”系列活动,助力食品、茶、鞋服等“国潮优品”消费,为部队官兵及军属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推动实现拥军惠军与提振经济“双向双赢”。今年的新兵欢送大会上,泉州创新开展“新老结对·家国相守”拥军优属活动,首批20名艰苦边远地区新兵与泉州优秀退役军人结对帮扶,助力边防战士安心服役、从军报国,以实际行动服务部队官兵练兵备战。

此外,近年来,泉州还探索推行“兵事兵来调、法事法来办”崇军拥军司法服务模式,构建了司法服务现役军人、助力退役军人多元矛盾化解的新型拥军崇军平台;市、区两级共同打造“泉州双拥馆”“双拥文化街区”“双拥公园”等,推动全社会拥军内涵更加丰富、让尊崇尊重落地有声。

唱响军民“团结歌”

共谱鱼水情深新篇章

人民对子弟兵献上一份真情,子弟兵也把驻地作为第二故乡、视群众为亲人。

泉州人民不会忘记,2023年,当台风“杜苏芮”肆虐闽南,泉州中心市区市政设施及园林树木等受到严重损毁时,上千名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参加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连续多日,驻泉部队官兵与泉州人民肩并肩重建家园。在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后,泉州人民自发组织欢送仪式,向部队赠送锦旗、感谢信,送上水果、饮料、小食品等……那一刻,“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画面具象化了。

多年来,广大驻泉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主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助力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融洽了军地军民关系,受到驻地群众高度赞誉。

军民紧握的双手,突破了地域区划的局限。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个阶段,广大驻泉部队主动跨区与泉州12个重点乡镇、24个重点村结对挂钩,实施常态化军地互动。近年来,驻泉部队累计投入近200万元扶持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推动部队供应商采购农产品近700万元。

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军地共同成长进步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泉州军地基层党组织跨区域广泛开展共学党史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鲤城区“龙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安叶飞将军故居、永春县林俊德将军纪念馆、惠安崇武镇解放军庙等红色资源,开展“强军有我·军地共建”、 新时代军民“共学、共建、共促”活动等超200次,持续加强军地结对之间的交流交往、优势互补、双促双赢。

城舰共建,在挺进深蓝征途上续写泉州双拥故事。2023年年底以来,泉州市与丝路方舟号医院船结对共建,大力支持医院船的全面建设,着力打造“城舰共建”品牌。就在近日的“海军节”前夕,海军丝路方舟号医院船领导来到泉州,与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就深化城舰共建展开座谈,并前往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举办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宣讲会……随着城舰共建常态化沟通机制的加深,泉州正不断探索“城舰互访、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城舰共建模式,打造双拥共建新亮点。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实践充分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站在“十连冠”新起点上,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奋勇争先、再上台阶,让双拥之花在泉州绚烂绽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注入强劲动力!(泉州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