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围绕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着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三基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突出抓示范、强保障,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点上示范带动。申报创建117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其中,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1个,乡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106个,对标创建75项标准,抓好建设培育,打造示范精品。二是配强工作力量。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劳务派遣等方式,选强配齐人员。如,安溪县设立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公益性岗位,由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统一公开招聘31名优秀年轻退役士兵担任镇级工作协理员;台商投资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各乡镇购买1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岗位。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持续推进各级财政对基层服务站工作经费、人员经费落实力度。如,泉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争取市财政100万元工作经费,晋江市财政设立100万元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专项建设经费,安溪县争取270万元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纳入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突出常态化、全覆盖,建立退役军人联系机制。一是全覆盖联系。积极推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干部职工联系退役军人制度,与六类重点的退役军人联系“结对子”,针对退役军人服务对象较多、任务较重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推行乡镇(街道)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区)两委及其他人员挂钩联系制度,实现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辖区内退役军人联系服务全覆盖。。二是全方面了解。全面登记服务对象自然情况、身体状态、家庭条件、就业现状等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并做好数据更新完善,做到动态跟踪管理。截至目前,已登记录入16.3万人。三是多形式联系。开展面对面走访,积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视频等手段,扎实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工作,常态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服务对象的心坎上。2020年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6457名,送去慰问金456.093万元,为9人解决就业难和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帮扶,协调民政部门在低保、临时救助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13人;向162人提供医疗补助,为294人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三、突出建平台、引力量,提升退役军人服务质量。一是主动靠前提供服务。今年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复工复产指导组,深入了解当地退役军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动了解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拥军企业复工复产,全市拥军企业100%复工复产。各级服务中心(站)主动调查了解当地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创业意愿及面临的难题,主动提供政策帮扶,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尤其是疫情期间,针对退役军人就业难题,积极发挥网络平台作用,探索“零接触+云签约”就业帮扶模式,全省率先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网络视频招聘会,共有3531人投放个人简历;招聘会当天,951人分别应泉州消防救援支队等67家用人单位邀约进行视频面试,516人(退役大学生士兵495人、现役军人随军家属21人)实现“云签约”。二是探索搭建信息平台。在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基础的基础上,探索性尝试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对接,健全数据库的同时实现延伸性检索,进而能够综合研判、施策,完善信息检索功能。如,石狮将服务对象信息与公安、市监等系统信息关联,为今后稳控化解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探索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建立泉州市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和关爱基金,泉州晋江市财政拨款200万元设立晋江市退役军人慈善基金,共同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帮扶援助、教育管理工作。晋江、台商区等地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实现退役军人之间相互关爱、帮扶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