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泉州市惠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发扬双拥优良传统,总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双拥+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工作机制,延展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惠安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双拥工作服务体系。
强化体系,构筑“全覆盖”双拥网络
全县12个镇、218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以解决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军烈属实际问题为着眼点,“全覆盖”融入“双拥”元素。
培植意识。充分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强化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电视、微信、宣传片等载体,举办宣讲会、组织进军营等形式,“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和体验,培植双拥意识,夯实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互为表里,无法割裂的共生关系,增强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开展双拥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会、组织观摩、定期会商等方式,解决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疑难问题,挖掘推广双拥工作特色典型。三是部站联动。深度融合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基层武装机构,在信息流通、工作开展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搭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基层武装机构联合联动服务平台,为“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一镇一品,培塑“多元化”双拥品牌
各退役军人服务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深入挖掘辖区内双拥资源,弘扬双拥正气,积极打造“一镇一品”。崇武镇依托辖区内解放军烈士庙、大岞女民兵哨所、崇武古城等资源,强化双拥宣传、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激发“崇军”“尚武”精神;山霞镇携手辖区内雕艺文创园,组织开展“红色记忆”雕艺活动、“红色印记”研学活动,镌刻红色基因;螺城镇与辖区内部队充分利用“停偿”闲置土地,共建“军地共建党史文化馆”,宣传军史、党史,培育社会崇军力量;东桥镇结合惠安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设施,宣讲党史和革命历史,传承红色血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双拥品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真正让惠安双拥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
主动下沉,深化“靠前式”双拥服务
各退役军人服务站深化靠前服务理念,主动开展双拥工作,形成把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同向并行在基层、贯彻落实在“一线”的工作格局。常态化慰问。常态化慰问驻地部队、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困难家属和其他优抚对象,了解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入户为立功人员及其家属送立功喜报及慰问金。主动性共建。主动靠前走访驻地部队、驻训部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菜单式”支前。点对点主动联系部队,面对面“下单”了解需求,实打实完成支前任务。
近日,山霞镇某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获悉某部队将到辖区内遂行驻训,主动联系该部队,了解驻训部队困难和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将相关信息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镇人武部双线逐级层报,并积极帮助部队解决训练场地、工作设施和生活保障等实际问题,为部队圆满完成驻训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持。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郑明欣,县退役军人局局长张亚细及时组织慰问驻训部队,了解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驻训部队首长对惠安拥军支前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对“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泉州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