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泉州海警局创建时代“海上枫桥”模式成效显著

2020-01-14 16:49:55来源:中国网
在多年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中,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矛盾不上交工作体系,深化...

在多年“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中,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矛盾不上交”工作体系,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发展。

“枫桥经验”这个记挂着人民、承载着平安的名词,从美丽的枫桥镇走出,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一面旗帜。

福建泉州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泉州海警局注重因地适宜,把“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现场”作为创建“海上枫桥”模式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以“心中唯有群众重”为核心理念,“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共治的海上“枫桥经验”。

不忘初心,心中就有方向。回望来时路,思想破冰、行动突围的精神因子,融入海警发展的时代底色,内化为海警执法人员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追求,成为推动“海上枫桥”模式的内生动力。

一个领域的探索:筑牢海上矛盾“防火墙”

12月12日,在泉州惠安县崇武码头附近海域抛锚的“浙苍渔07988”号船上发生一起海上斗殴事件,其中1名渔民林某手部被铁耙打伤,一向好强的林某虽然伤情不重,但总觉得自己被打了,面子挂不住,死活要求海警过来处理,事态随时可能升级。

事发不到20分钟,海警14609舰艇就赶到事发现场,海警执法人员立即控制了现场局面。在征得涉事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后,舰长钟景斌邀请当事人代表到舰艇上的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由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海上打架斗殴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由于海洋捕捞渔船远离陆地,发生的矛盾纠纷一般没有旁观者、没有证人,如果启动法律程序,需要通过技术鉴定和各项司法程序,等待时间长,且渔船民会因无法继续作业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泉州海警局借鉴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在两艘24小时海上巡航的海警14609舰、14516艇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建立由海警执法人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可第一时间接警出海调处矛盾,实现海上纠纷快速调处不上岸,避免渔船回港处理耗时又费事。

“舰艇里最大舱室既是会议室,也是我们的调解工作室,当时他们就是在这里达成了调解协议,诸如此类纠纷在我们这里已经处置了三十几起”。泉州海警局汤凌局长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泉州经济发展在提速,海上不仅矛盾纠纷呈多元化上升趋势,而且越界捕捞、海上走私等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只有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各方维稳力量融合,才能建设稳固边海防。

过去,在打造平安海域过程中曾呈现这样一种尴尬关系:涉海部门缺乏交流、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维稳合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该局整合海事、海洋与渔业等涉海部门在渔船民相对集中的惠安崇武、晋江深沪、石狮祥芝三大中心渔港分别成立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建立海上多方联动维稳处置机制,构建“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民间调解组织”全链条化解体系,做到海域、港岸矛盾化解机构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现场”。

从最初“各行其是”到如今“并肩战斗”,努力推动涉海纠纷“最多跑一次、一次也不跑”。12月24日,在惠安县崇武中心渔港附近海域抛锚避风的“浙苍渔02168”号船被“闽惠渔00102”号船碰撞损坏。接警后,泉州海警局立即介入调查,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拍照取证,分析研判警情,并通过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寻找到涉事渔船及船主。经海警执法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调解后,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

  

学习实践“枫桥经验”,用好社会力量。2019年以来,该局不断扩大平安建设的“朋友圈”,发动渔业协会、渔业信息基站、船管站等社会力量参与海上矛盾纠纷化解,共同开展海上巡逻巡查、应急救援、社会服务等工作,形成了“军民一体、军民联动”管海控海的整体合力,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平安,构建“海上治安命运共同体”。今年以来,泉州海警局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群众满意率和安全感均在95%以上。

一个战场的考验:打造沿海管防“倍增器”

11月14日,泉州海警局获悉有1艘船舶涉嫌运载无合法手续成品油。该局值班室迅速通报正在附近海域待机的海警14024艇前往检查,同时组织警力在不法分子可能弃船逃跑的码头布下“口袋阵”。不到半个小时,海警执法人员就将可疑船只“人赃俱获”。其中,“四快”接处警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泉州海警局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坚持和发展海上“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聚焦海上执法这一主责主业,硬拳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进一步提升海上治安治理能力和水平。

“按照‘专’‘全’‘快’的原则,我们倾力锻造能第一时间实现指令落地的‘极速捕手’。”泉州海警局汤凌局长介绍说,为实现打击犯罪“更快一秒”,该局针对辖区海域态势,创新推行“网格布警快调度、主动预警快反应、动中接警快到场、高效出警快处置”的“四快”接处警模式,在辖区海域由北至南全线布防,建立7个海警工作站,实现海上执法力量的全域分布,形成网格化布局。同时派遣主力舰艇全时巡航,持续深化24小时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据悉,6月份至今,该局共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26起,查扣各类违法船舶101艘,查获无合法手续成品油3400余吨、海砂8万余吨。

  

“一旦接到指令,不管案件类别,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置,成为支撑指令落地的海上尖刀力量。” 12月16日4时44分,该局接到上级“95110”转警称,围头湾以东约30海里处,“闽连渔68989”号渔船在抛锚时被“闽惠渔02035”号渔船撞沉,10名船员危在旦夕。接警后,该局立即启动海上救助应急处置方案,派遣海警执法舰艇火速赶往事发海域,一个多小时后,10名遇险船员全部转移到海警执法舰艇上。该局政治委员陈章慧介绍说,他们不断完善海上搜救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创新推行“待机制度化、行动迅速化、救助科学化”工作举措,有效提高海上险情的快速处置能力。自7月份中国海警局“95110”海上报警热线开通运行以来,该局开展海上救助15起,成功救助海上遇险船舶4艘、27人。

一个目标的引领:搭建军民融合“微平台”

12月31日,年终岁末,泉州海警局丰泽工作站站长陈伟揣着维修工具箱,就和战友们驾驶着摩托艇开始了一天的海上巡逻任务。当天上午,海警执法人员还要担任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船舶4S维修员”。

在泉州海域,因缺少专业维护保养和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一些船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安全隐患较多。“机器经常不给力,常常错过捕鱼黄金期”家住泉州市蟳埔渔村的55岁渔民老王提起自己老出故障的渔船,摇头感慨道。

然而,长期困扰老王的烦恼如今却不再是个问题。有一支活跃在驻地周边渔港的应急救援小分队,他们运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利用出海执勤巡逻时间义务为当地渔民进行渔船抢修和维护,为渔船出海、渔民致富提供着坚实的技术保障,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可以信赖的“渔船保姆”。

服务融合聚民心,连通渔船维修保养“最后一海里”,仅是泉州海警局精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一个缩影。

把问题摸透找实,一个个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正在开花结果,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有色彩又有温度。他们主动对接群众诉求,从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事情入手,不断延伸“海上枫桥”模式内涵,创新服务机制,前移服务岗,在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海上综合执法办事处的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了基层舰艇“580”(我帮您)工作法,在每艘舰艇建起了党音传播、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抢险救援、生态保护等8支海上服务队,日常巡逻执勤时为群众解读党的政策、传授法律知识、告知台风预警信息,帮助加固缆绳与整理网具物资,排除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等,有效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贴心服务,辖区群众有口皆碑。而危难时刻显身手,更让他们对海警执法人员扬起了大拇指。8月22日,台风“白鹿”来临之际,该局执法人员在辖区海域开展防台宣传,发现一艘失去动力渔船,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抢修机器设备,经过30分钟的抢修,机器恢复正常运转,帮助渔船顺利回港避风。

形势在变,初心不改。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这片热土上,泉州海警既是守卫者,更是建设者。近年来,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下,泉州海警局立足新职能优势,应对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热点变化,坚持服务融合促发展,转型服务,转轨帮扶,在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积极探求协作共赢、鱼水情深的融合力量,营造了党政军警民合力兴海富海新格局。(李晨、戴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