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地处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6年7次来此调研,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
十八年来,“晋江经验”不断发展传承,焕发勃勃生机。特别是在双拥工作方面,晋江继承和发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和工作任务要求,坚持“五个重在”,着力在保持常态化、增进实效性、扩大参与面上下功夫,打造科技拥军、民企拥军、社会化拥军等特色亮点,双拥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从广度到深度,从法制化到社会化都有新发展,取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福建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重在常态——高位推动 夯实根基
2016年,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之后,晋江研究通过《晋江市持续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方案》,把双拥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纳入军地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范围,坚持创模工作重在常态。
晋江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先后18次听取支前、双拥及国防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双拥工作,当地主要领导站在政治高度,以上率下,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
每年春节、八一和国庆等重大节日,总能见到晋江市领导走访慰问烈属、军属和军队退役人员或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等颁发纪念章的身影。
晋江市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启动仪式
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宣传渠道,晋江广泛开展“双拥在基层”、走访慰问等双拥活动,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氛围。依托全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拥主题公园阵地,晋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每年接待参观游览人数超过40万人次。素有“海峡第一村”美称的晋江围头村,目前已成为热门的集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游景点。
晋江双拥工作更做到了组织网络化、保障体系规范化——在全省率先推行“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模式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制定《退役军人事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和《退役军人事务机关、企事业单位网格化管理方案(试行)》,组建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并核定60个事业编制用于市镇两级服务中心(站)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服务保障能力水平,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重在实效——军地同心 无缝联通
在开展双拥工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晋江“硬核”举措频出、保障更加有力。其中,晋江市财政投入2.8亿元,帮助部队解决科技强军、训练执勤、后勤建设等问题。
“支前拥军”是晋江的一大特色。为提高远程服务保障能力,2018年,晋江市依托驻外商会在全国首创“异地支前拥军工作站”,先后保障35个境内外部队演练、战备执勤等任务。
每逢驻军有重大军事行动,晋江市委、市政府必定第一时间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国际军事比赛-2018”海上登陆赛晋江市军地协调领导小组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投入经费144.9万元,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得到福建省、泉州市主要领导表扬和参赛部队的高度赞誉。
科技拥军,矢志不渝。晋江市科技部门在科研立项、专利保护、奖励项目申报等方面,对驻军给予优先支持。晋江率先建立科技拥军现场办公制度,每年开展2次科技拥军现场办公,投入2000万元支持科技强军项目20个;率先设立民营企业科技拥军专项资金,累计表彰奖励部队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和个人超百万元。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晋江全力支持驻军部队疫情防控工作,调拨2.5万件防疫紧缺物资支持驻军,帮助消杀营区3000多亩,帮助一线抗疫军队医护人员家庭解决后顾之忧。晋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等社会组织还自发为驻晋部队筹集防疫物资。
晋江拥军优属商家联盟
重在融合——鱼水情深 同频联动
军民鱼水情,共建双拥城。驻晋部队主动融入第二故乡,开展构建“和谐晋江”拥政爱民活动,参与驻地城市建设、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为晋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驻晋3个部队对城市15个重点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共置换土地610.09亩,迁移光缆电缆11条48公里。驻晋部队还大力支持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
聚焦平安建设,驻晋部队与晋江所属公安、医疗、消防等机构签订军地联合救援协议,每当台风侵袭闽南地区,官兵从来都是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向险而行,紧急转移受灾群众,抢修保护公共设施。
在军地携手持续开展的“骄子护蕾”活动中,驻晋部队挂钩帮扶贫困户10户、孤寡老人23名、困难学生56名。坚持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出动官兵260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助力打造“美丽晋江”。
每年“八一”前后,驻军部队都坚持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为军休干部、重点优抚对象和在乡老兵送去慰问钱物。平山中学、晋江武警中队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从救灾抢险、节日车站执勤、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居民免费义诊及日常应急救援,到军地联谊会、兴学助教、结对共建、驻地慰问团千里“支前”,晋江军地双方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军民融合活动的载体,深入谱写双拥工作新篇章。
重在落实——政策优待 增强荣誉
2016年以来,晋江多次召开“完善军人优待政策,切实增强军人荣誉感”工作推进会,先后推出开通军人优先绿色通道、建立军人家庭走访制度、妥善安置转业军人和退役军人等10多项拥军举措,着力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不断提高优待抚恤标准,扎实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
2016年至2019年,晋江市共接收安置转业军人323名,其中有88.1%的军转干部安置在行政机关、参公单位。坚持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平均高出省定标准35%~84%,获得福建省、泉州市征兵先进单位等荣誉。
为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园问题,晋江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帮助473名军人子女就学,全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为保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晋江率先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教育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导师服务团队,发动2325名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扩招)。
为不断提高优待抚恤水平,晋江率先设立“拥军优属慈善基金”,划拨16.5万元救助33个受灾困难官兵家庭。
此外,晋江还在窗口单位设立“军人依法优先”窗口,在公交车张贴“军人免费乘车”标志,各镇(街道)、村(社区)均设立“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每年定期开展“送立功受奖喜报、挂军人军属光荣匾”活动,2016年以来,共发放节日慰问金971万元、“光荣之家”年画20万份、春联10万份、慰问信3.6万份,送立功受奖喜报959人次。
重在基层——双拥创建 全城行动
根植于心的国防意识、拥军意识始终是晋江这座城市的灵魂。
2016年以来,晋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军民共建格局,结成共建对子176个,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学校、社区等各个领域,覆盖驻军所有基层单位。
晋江市法院、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文旅局等地方共建单位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开通Z1路拥军微循环公交线路、成立维军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送法进军营、文化进军营”“绿在晋江、美在军营”等活动,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增进军民感情与友谊。
晋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晋江市女企业家拥军联谊会、晋江市青商会等基层组织常态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施丽容开设“拥军客运专线”,实行军人军属免费乘坐,每年赠送拥军车票金额50多万元,捐款10万元救助驻晋部队10名困难官兵。不仅如此,晋江还涌现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福马公司、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富英、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郑东升等一批民营企业拥军楷模。
此外,昆明晋江商会、陕西晋江商会组织慰问驻晋部队赴滇、陕驻训官兵。江苏晋江商会发动会员筹集善款,帮助在南京就医的晋江籍战士解决困难。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实践证明,巩固的国防、强大的军队、繁荣的社会,离不开双拥工作。晋江将秉承双拥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时代要求,立足新的起点,继续扬帆起航,打造双拥工作“晋江经验”,为晋江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美好蓝图而砥砺奋进,在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新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