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上海市普陀区:向险而行勇担当 一往无前共战“疫”

2022-05-24 10:54:00来源:中国网
2022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上海市普陀区,有这样一群人,尽管离开部队已多年时...

2022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海市普陀区,有这样一群人,尽管离开部队已多年时间,但仍旧“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尽管已经脱下军装、卸下军衔,但军人的本色与风采却在他们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他们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役军人,一群最可爱的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充分发扬“靠谱战友,戎入普陀”的昂扬精神,尽锐出征、向险而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铮铮誓言,用坚实的臂膀托举起普陀居民的健康平安,为打赢大上海疫情防控保卫战无私奉献,给这个不平凡的春天注入了温暖与力量。

突发事件“解决能手”

拥有8年军龄的退役军人薛宏,家住曹杨新村街道常高公寓,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社区疫情防控的骨干志愿者。

image.png

在小区封控管理期间,薛宏常常晚上七、八点后才能回家,每日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为了减轻居委干部的工作压力,薛宏提议,在防疫期间建立微信公众号“常高公寓邻里+”,安排志愿者负责运营,及时公开重要信息,打通上传下达的信息壁垒。期间,团购物资安排、小区防护倡议、志愿者招募、老人所需药品登记等服务内容在公众号上陆续推出,大大提高了小区各项防疫工作的效率。

社区中的老年人,一直是薛宏重点关心关注的群体。某日夜晚10点,小区某号楼年过七旬的吴爷爷通过电话向小区志愿者发出了求救:“救命!我老婆突然在家里晕倒了!请帮帮我们!” 薛宏一行人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凭借在部队学习的急救知识,他先是观察老奶奶的体征,随后拨打120,并通知居委会联系老人子女,向其家属告知情况。直至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已是半夜12点。

“军旅伉俪”双双齐上阵

在曹杨新村街道兰岭园居民区担任志愿者的小邱是一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转业士官。在十六年的军旅生涯中,小邱多次立功,曾因救助落水群众,荣获了个人三等功。

image.png

社区志愿者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小邱成为了这支队伍里的副书记,兼物资保障组的组长。志愿队成立之初只有四名“递送员”,他只能根据快递到达的高峰时段,在 10:30—12:30、16:30—18:30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派送。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分拣、消杀等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起来。为了消除居民对快递是否遗失、生鲜物品是否及时分发等的顾虑,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常常加时超负荷工作。

除了分发快递外,小邱还是一名送检员。每次核酸检测,他除了在现场维持秩序,还总是第一时间将核酸样本送至指定地点,为核酸筛查争分夺秒。

身为曾经的一名军嫂,对于小邱的早出晚归,妻子伟伟非但没有因此埋怨,反而受其影响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在他的带动下,伟伟加入到了医疗保障组,每天拿着几十本病例,骑着摩托车,到指定医院为居民们配药。由于小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大家对配药的需求量非常大,受到医疗资源的限制,医疗组既要配合医生,按轻重缓急酌情安排登记,还要协调医院,争取每天给到的配药名额可以再多一些。为了能尽量减少排队,尽快配好药,伟伟总是雷厉风行,早早地前去排队,在许多空荡荡的街道上,留下了飒爽的英姿。

捐款有价,情谊无价

“现在上海的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一批又一批逆行者们不畏艰险,冲锋陷阵到抗疫一线,我也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前段时间,长风新村街道收到了一份来自居民的特殊礼物——5万元捐款,居民铿锵有力的表示,疫情之下,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不曾忘记,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汇聚起抗疫的涓涓细流,与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image.png

这位居民名叫李明翔,是长风新村街道沁和园的一位业主,曾经的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尽管退伍多年,但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他的身上,军人的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影子依旧显现得淋漓尽致。

回忆起当初捐款的过程,李明翔笑称“一波三折”,身为党员的他便觉得心急如焚,一心想为社区做点什么贡献,但却始终找不到“路子”。李明翔每天会不定时从小区业主群和微信朋友圈里了解当前的相关形势和社区动态,某天在查看业主微信群聊天记录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位在群内比较活跃的业主,于是,李明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添加了对方微信并说明了“来意”。

成功“对接”之后,担忧多时的李明翔主动提出,希望为社区孤老采购一些瓜果蔬菜,以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但街道干部告诉他,马上会为辖区内的居民发放爱心蔬菜包;随后李明翔又提出,要为街道捐赠一批防疫和生活物资。“但经过了解,目前街道的相关物资也比较充足,暂不短缺,于是我就索性直接为街道捐款,具体置办什么物资依街道的实际情况而定。”就这样,李明翔向长风新村街道捐款5万元,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值得一提的是,李明翔是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上海思美文颢营销策划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家落户在长风辖区内的企业,李明翔坦言,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得到了街道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街道“金牌店小二”式的服务。如今疫情肆虐,尽管自己不能深入防控一线,但作为回馈,希望通过捐款为一线工作人员加油鼓劲,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千方百计打通“生命通道”

许勇是石泉路街道洵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所任职的居民区下辖3个自然小区,共有居民874户、1720人。人虽不多,但老年人和困难群体集聚,40%以上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近80名重大病患者。小区封控以来,许勇为保障这些特殊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操碎了心。

image.png

苏阿姨今年61岁,老夫妻与女儿、女婿、外孙一同居住。2019年,苏阿姨查出癌症,要定期到肿瘤医院进行化疗,体内也植入了“输液港”。“输液港”对需要化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的输液装置,但需要每4周维护一次,如果不及时维护,可能会导致感染和堵塞,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然而,定期的治疗却因疫情的原因,遇到了困难。

4月中旬,苏阿姨的女婿、老公和她自己,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她的老公和女婿转运至方舱隔离治疗。考虑到苏阿姨的身体状况,许勇根据有关政策,为苏阿姨申请了居家隔离治疗。

不久后,苏阿姨的“输液港”也到了需要定期维护的时间。许勇打电话咨询肿瘤医院,院方得知苏阿姨是阳性患者,建议她到阳性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在街道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助下,许勇又相继联系了几家医院,最终普陀区中心医院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可以为苏阿姨维护“输液港”,许勇当即为苏阿姨预约了具有资质的主任医师,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苏阿姨。苏阿姨和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4月27日一早,120救护车停在了苏阿姨家楼下,将苏阿姨闭环转运至普陀区中心医院的发热门诊,由指定医生帮助苏阿姨进行“输液港”维护。医生说:“苏阿姨这个‘输液港’里面已经有了一些堵塞,但是还在可控制范围内。还好送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这边许勇也出发了。原来,考虑到120救护车资源紧张,等候时间也比较长,细心的许勇提前向街道申请了一辆“专车”,并身穿“大白”随车前往医院,接看完病的苏阿姨回家。“谢谢你,许书记,还好有你,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家里人。”疫情期间,在普陀区中心医院,看到身穿“大白”的石泉路街道洵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勇,居民苏阿姨红了眼眶。

提速增效跑出宜川“加速度”

核酸检测完成后,样本的快速安全转运尤为重要。疫情期间,宜川路街道三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汪小华、宗瑜杰、梅夏俊火速集结,组成“收样先锋”小队,每天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他们累计完成收样近30万管,快速传稳防疫“接力棒”,体现了军人本色。

image.png

每天早晨6点,三名志愿者便会准时抵达工作地点,随时待命,有时要忙到晚上8点才结束。穿戴防护服、前往收样、扫码清点、核实无误、登记在册、封箱打包、装车出发、送达实验室、返回待命……上门收样的任务令人感到重复、闷热、颠簸,但由于要和样本近距离“接触”,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专注,不能有一丝马虎。“样本转运要快速,也要安全,不能有一个环节出错。防护服穿戴一定要标准到位,整个过程会进行严格的消杀程序,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宗瑜杰介绍,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双手也是汗涔涔的。

在一次次的收样实践过程中,收样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其中,定点收样主要由汪小华负责,小区居委干部集中转运提交,汪小华第一时间核点数量,确保准确无误后完成封箱。“来了!来了!”只见汪小华响应及时、动作利索、细心记录,每一次转运交接都能在几分钟内顺利完成。

上门收样则由相对年轻一些的宗瑜杰与梅夏俊负责,主要针对人数较多、收样较难的小区,如中远两湾城、香溢花城等进行定向收样,提升收样效率。“一个点位收样完成立即出发前往下一个点位,每次都是争分夺秒,司机也已经是熟门熟路。”梅夏俊提到,每天等到辖区内所有核酸检测全部结束,所有样本全部转运到位,他们的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样本转运过程中,始终存在直接接触样本的感染风险,但他们纵使直面病毒,也从来没有退缩,有过害怕、有过疲惫,却一直坚守至今。

主动“请战”,不做“旁观者”

“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区爱国拥军模范个人、长征镇天地软件园波克科技党总支书记刘忠生斩钉截铁地说道。曾经身为一名光荣人民子弟兵的他早在此次疫情伊始,就主动“请战”,成为所在园区内一名防疫志愿者。

image.png

3月初,天地软件园内两家互联网企业被实行为期14天的封闭管控。“兄弟有难,我们岂能视而不见?”刘忠生二话没说,号召互联网产业党建联盟其他成员单位一同行动,大家采购矿泉水、干衣机、水果、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多次慰问被隔离的企业员工。在企业解封前一天,还送去了玫瑰花表示安慰,让隔离员工和企业感受到十足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刘忠生带领公司党、团员成立了志愿者团队,主动参与防疫执勤工作,并积极组织献血。此外,他还组织公司技术骨干研发了普陀区居民口罩预约系统,服务普陀区居民65万人次完成线上口罩预约。与人民网合作,研发《人民战“疫”总动员》小游戏,普及防疫知识达900万人次。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相信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并肩,就一定能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能量。”刘忠生坚定地说道。

铁骨铮铮也有硬汉柔情

长征镇建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罡曾获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的荣誉,面对疫情,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一次次经历封控再解封,为居民群众切实筑牢免疫屏障,得到了众人的一致称赞。

image.png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建德居民区先后经历13次封控,陈罡和同事们不停歇、连续作战,时刻处于紧张忙碌状态中。他们每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对重点封控楼栋进行严格管控,与此同时,需协同医护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人员排查、物资发放、内部防控等工作。“平均每天2万多步,足迹遍布全小区,爬了不知道多少级楼梯。虽然你很累,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前行,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陈罡笑着说道。

1米8的大高个、身材魁梧的陈罡,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仿佛“硬汉”一般,但难免也会有柔情的时刻。“有次封控时正是孩子放学的时候,居民不能外出接孩子们放学,居委干部充当起‘临时家长’,一路上牵着孩子们的手,有说有笑,就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陈罡回忆起这些守望相助的画面,眼眶微微泛红。

危难显担当的退伍老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住桃浦镇迎春苑的退役老兵黄志毅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向所在居委会报名,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上7点,黄志毅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居委会,不管什么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报名。”提到黄志毅,迎春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霞芳赞不绝口,非常感谢他的无私奉献。

image.png

前段时间,迎春苑居民区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繁重,居委会人手有限,于是黄志毅便自告奋勇留守居委会,负责接待居民、接听并记录居民来电。当天,一位居民因身体不适来到居委会求助,见她一直手捂着肚子,黄志毅便立马上前了解情况,发现她已经有了大出血的征兆。

时间不等人,在请示获得许可后,黄志毅立马带着居民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不料这几家医疗机构都不具备处理妇科大出血的能力。眼看这位居民越来越虚弱,意识都迷糊了,正当黄志毅焦急万分时,他接到迎春苑居委会的电话,表示已经与同济医院联系,可以前往就医。黄志毅一刻不敢耽搁,带着小陆赶往同济医院,黄志毅帮她垫付了医疗费,并协助急救。在大家的爱心接力下,居民得到及时医治,4天以后顺利出院。

面对被疫情困扰的街坊邻里们,这位曾在军营里摸爬滚打过的铮铮铁汉有着满腔的温情,他经常帮助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团购生活用品、帮助有用药需求的居民配药、帮助做核酸检测的居民看护小朋友……

80多岁的钱阿婆因患病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每日更换护理垫,随着闭环管理时间的延长,钱阿婆日常所需的护理垫告急。了解这一情况后,黄志毅详细询问了老人所用护理垫的型号、尺寸,并在桃浦战友微信群里发出求助信息,战友们纷纷把这条信息转发到各自所在的社区居民群里,不到2个小时,就有人接单,来自昆仑花苑小区的居民自愿捐出一批备用的护理垫,这一举动让老人的家人感动不已。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黄志毅在防护服上最明显的标识。这六个字道出了他作为退役军人的骄傲和自豪,也展现了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军人本色。(上海市普陀区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