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紧紧围绕“十四五”期间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要求,按照双拥模范城区创建标准,制订和落实新一轮创建规划,不断压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区部队、街道(镇)双拥工作职责,努力构建载体活动丰富、共建卓有成效、军政军民融洽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聚集发展合力,求最大同心圆
普陀区先后印发《普陀区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工作规划》《普陀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区部队、街道(镇)双拥工作职责》《普陀区关于积极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的通知》,指导双拥模范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召开军地座谈会,建立重要节日军地领导互访、军地座谈会等制度,每年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部队,关心残疾军人、烈士遗属、退役军人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按时高效完成抚恤调标、伤残等级评审、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发放等日常工作,特别是做好伤残人员证件换发等节点工作,确保抚恤优待经费严格标准、手续完备、不错不漏。
组建拥军支前工作队伍,扎实推进拥军支前实战准备。为驻区部队配置移动篮球架、升级心理服务咨询室并提供心理咨询辅导,为部队春节联欢会节目排演派驻老师辅导,缓解部队官兵工作、训练、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为驻区部队办理“一卡通”集体外借证,定期提供图书漂流,并联合该区真如镇街道开展“声乐培训进军营”“送书籍进军营”“摄影培训进军营”活动,支持部队精神文化建设,帮助部队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成立曹杨“少年军校”,力求走出一条“军地融合,军校合作”的创新之路。
聚焦服务“三后”,求最大公约数
普陀区关注部队需求,擦亮拥军品牌,为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与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开展军人军属《民法典》宣传系列讲座,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走进军营,向官兵宣讲《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与官兵息息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举办普陀区第七期军地两用人才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所有驻区部队官兵均顺利通过考核并获得了资格认定证书。认真落实《上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并按照《关于对驻区部队及普陀区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照顾事宜的讨论纪要》,解决军人子女的升学就读、入托问题,解决率100%。举办“相约四季”军地青年交友专场活动,6对男女嘉宾现场成功牵手。
在每年春节、海军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普陀区都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军地共建活动。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服务关爱退役老兵”等学雷锋主题活动,走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走进现役军人家庭送关爱,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元宵佳节齐欢笑,军民同心共团圆”主题元宵活动为驻地部队官兵送去热气腾腾的汤圆,海军节邀请共建部队战士为社区小朋友们带来“海上新力量——新时代改革强军建设”的介绍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伟大时刻,普陀区举办了以“践行百年初心·共筑钢铁长城”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军地共建活动,系列活动包括:军地青年交友专场活动、军民歌咏赛、英雄功臣故事会和云走长征路等,歌颂伟大的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立下的赫赫战功,展现普陀双拥工作成果,庆祝我党百年华诞。
聚积尊崇氛围,求最大向心力
普陀区积极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浓厚氛围,对部分困难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组织60岁以上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等参加健康体检,开展老年优抚对象居家保洁与长护险服务,坚持每月一次的走访和慰问以及春节等特定节日的送温暖等走访、因病住院必访等。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走访慰问三户荣立三等功的普陀籍现役军人家庭,由各街镇上门为辖区荣获“四有”的现役军人家庭,送上喜报和慰问金。
全区12个示范性双拥(优抚)之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如:长风新村街道双拥(优抚)之家开设了“花样年华”花卉系列课程等。先后组织优抚对象参观炮台湾湿地公园、金山卫抗战遗址、航海博物馆、东方绿洲、上海解放纪念馆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防意识。对辖区边海防官兵家庭开展“六送”活动,安排专人建立“一对一”联系。对其家庭提出实际困难,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并安排所在银开社区“兵帮兵互助小组”专人与其结对,就近就便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每年的清明、烈士纪念日,普陀区都会组织烈士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的遗属、驻区部队官兵、优抚对象等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今年举办的“我们来看望您·2021清明祭英烈”和“人民不会忘记”主题祭扫活动,结合了各祭扫场馆特色,通过举行祭扫仪式、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花篮、诵读祭文等方式祭奠缅怀英烈,营造了全社会敬仰英雄、爱戴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上海市普陀区深耕双拥工作内涵,拓展双拥工作外延,创新双拥工作形式,营造双拥浓厚氛围,擦亮双拥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双拥工作品质,军政军民关系日益融洽,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欢歌。(上海市普陀区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