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情况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烈士祭扫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普陀区有序组织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户网站、中华英烈网,以及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和各区各级烈士纪念设施网站为主要平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线上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足不出户”祭奠亲人、缅怀英烈。
“云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我是遗腹子,我父亲的事都是母亲告诉我的,没想到网上也有我父亲的生平事迹,让我可以更多的了解我的父亲。”
为开辟疫情防控期间不组织、不接待聚集性祭扫活动新途径,4月1日上午,石泉路街道在石泉六村63号双拥(优抚)之家举办了“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通过“云祭扫”+“祭英烈”的方式缅怀先人、祭奠先烈。
“祭拜、献花、敬酒、上香、祭拜……”虽然只是用鼠标简单点击几次,“云祭扫”就完成了。“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到现场祭奠,我们一方面非常理解,另一方面总觉得有些遗憾。”不过,网上烈士们的事迹让烈属们倍感欣慰,因为不少烈士牺牲时烈属们还很年幼,有的甚至还未出世,他们对父辈的了解只能通过家人口述,而现在国家在网上公布烈士的事迹,让他们能更多的了解自己父辈的英雄事迹。薛伯伯是遗腹子,父亲的事迹都是母亲告诉他的,这次在网上看到父亲的事迹,他十分激动,“这个网站好!信息很全,不少信息我们家人都不知道。”
“云祭扫”完毕,各位烈属分享了自己所知的关于烈士的故事。“我的父亲是解放盐城时牺牲的。”“我的父亲是解放河北时牺牲的。”“我的父亲是在吴淞口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的。”现场的6位烈属中,有的父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牺牲的,也有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公殉职的,但他们都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因共同的哀思与纪念聚到一起,增进了彼此的凝聚力。哀思不仅是纪念某一位烈士,更应该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
活动结束后,石泉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还贴心地为每位烈属送上口罩,叮嘱他们保重身体。
“云祭扫”让革命精神代代传
在这个特殊时期,武警上海总队某机动中队和属地街道组织举行“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动,以“云祭扫”和“云学习”的方式缅怀追思。
武警上海总队某机动中队是一支历经战火洗礼的部队,有着多年“学雷锋”光荣传统,始终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使命。在其荣誉室内,挂着一面写有“攻如猛虎 歼敌致胜”的锦旗,这是中队的“传家宝”,见证了官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通过参观荣誉室里的老锦旗、奖牌等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老物件,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迹,增强了官兵荣誉感、使命感,传承红色血脉。
正如来自革命老区井冈山的俞凡所说,“看着这面锦旗,我仿佛便去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一样的血肉之躯,不一样的英雄壮举,是那样地令人崇敬,激励着我在成为‘四有’新一代军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雷锋同志的雕塑前,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官兵们目光坚定,举起右拳,用铿锵有力的气势、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如磐石的决心庄严宣誓,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拿出手机,通过网络进行‘云祭扫’,就能为逝去的英烈献花留言。”为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减少人员聚集,桃浦镇组织工作人员及部分优抚对象通过网络进行祭拜、留言,并为烈士献上一束花,告慰烈士英灵,传承和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