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石松: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坚守初心守护一方平安

2021-02-22 11:08:30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0年普陀区“最美退役军人”事迹

——石松: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坚守初心守护一方平安

“坚如磐石,毅如劲松。”这是老兵石松的真实写照。一头短发利落干净、目光坚毅,无论是在平日的训练场上还是烈焰熊熊的火场里,石松都是身姿矫健、动作迅速,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军人的雷厉风行和英勇无畏。在今年“八一”建军节,石松荣膺了“2020年度普陀区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

\

儿时心中深藏军人梦

石松从小就崇拜军人,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军人,穿着军装英姿飒爽、气宇轩昂的模样。渐渐地,梦想的种子在石松心里生根发芽。1998年,18岁的石松偶然得知征兵的消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军旅的征程。在离别的车站,父亲不舍的眼神至今令他难忘。车缓缓启动,他忍不住回头,挥泪告别父亲。就此,开启了石松20年的军旅生涯。

来到军营后,石松吃的第一顿饭是一碗面,大家围坐在一起,简简单单的清汤面加上一个荷包蛋,就算在军营里落了脚。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突然间长大了,有了一份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一身汗水一身泥水,面对严苛的训练,石松的军旅初体验就是——艰苦。“以前只是听说当兵很苦,切身体会过才知道原来这么苦!”尽管如此,因为热爱军人这个职业,石松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最好的兵。

误打误撞成了一名消防兵

报名参军时,石松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消防部队,“我本以为是扛枪,来到这里后才知道是扛水枪。”突然间,石松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在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在烈日风雨下摸爬滚打成了“家常便饭”,即使满身伤痛仍要坚持训练,受伤留下的疤痕至今清晰可见。

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早上5点半天还没有亮,石松裹着厚厚的棉袄来到训练场,训练结束时却是满头大汗,衣服湿得都能拧出水来,只好把棉袄搭在肩膀上。“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凭借坚韧的意志、过硬的身体素质、超强的业务技能,石松一步步蜕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

“训练苦一点、快一秒,火场里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救人的希望。”石松在业务训练、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中想在前、做在前、冲在前。只要听到火铃声,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立刻穿好防护服出发。饿了、累了就在消防车上啃个面包、打个盹,一旦下了消防车,他就背起空呼、拿起水枪水带冲锋在前。

2万余次的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战斗,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2003年除夕夜,普陀区一居民区起火,接到火警,石松他们立即行动。抵达现场后,看到房子被烧得通红,火势蔓延迅速,已经烧到了楼梯口。石松作为班长带头冲了进去,楼外是零下的冬天,楼里却仿佛是夏日高温天。石松刚把手放在楼梯扶手上,手指瞬间被烫起泡,“当时在火场里就连蒸汽都是火烫的,我们只好把身上的衣服用水浇湿再往里冲。”滚滚浓烟,伸手不见五指,火却无孔不入,石松和队友们冒着困难和危险在大火里穿梭。在打开救生通道时,火突然反扑过来,石松的手臂被烫伤全是水泡,当时他感觉整个手臂火辣辣,但丝毫没有在意继续前行救人。最终,火势扑灭,石松和队友连续救出11名被困群众。

2018年底,17万公安消防官兵脱下军装,集体退出现役,和武警森林部队一起转制后,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石松随部队集体退役,正式脱下军装,担任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普陀支队桃浦特勤站站长助理。

作为站长助理,石松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跟我上!”“跟”我上与“给”我上,虽是一字之差其意千里。他始终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一个“老兵”的模范带头作用,凭借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担好每一份职责,拧好每一颗“螺丝钉”。

“一个人强不叫强,一个队伍都强那才叫强。”石松每天第一个来到训练场,和队友们摸爬滚打,带领大家苦练基本功,绝不允许犯错。作为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每一次新项目训练、新器材操作,他都会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亲自示范讲解。在每一次火灾实战中总结经验,分析爆炸原理,把灭火救援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

参与消防工作22年以来,石松没有陪家人度过一个春节,把全部心血投入到保卫人民安全的消防事业上。有队员们问是什么支撑他在训练场上这么拼?石松笑着回答:“因为热爱,干了这一行就要干一辈子,每一次拯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需要去拼。”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消防救援的初心。一句“消防叔叔”,一句“谢谢”,这份职业的使命和责任让石松时刻准备着救民于水火,让他坚持不懈地冲锋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