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吴远美:褪下军装写方志 拓展文苑新天地

2021-01-26 17:07:00来源: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19 年普陀区最美退役军人事迹——吴远美:褪下军装写方志 拓展文苑新天地曾经的她,一身军装,头戴白衣天使的燕尾帽,是一名光荣的军队...

2019 年普陀区“最美退役军人”事迹
——吴远美:褪下军装写方志 拓展文苑新天地

\

曾经的她,一身军装,头戴白衣天使的燕尾帽,是一名光荣的军队女护士;如今的她,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修志事业中,为给后人留下全面、准确、真实的历史资料孜孜不倦。

就是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研科科长吴远美,1995 年走进军营,历经磨砺,养成了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这为她转业后快速适应新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 年转业以来,吴远美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科员逐步成长为编撰科科长,完成了从护士到编辑的角色转变。

有一种情怀 叫“凡事尽力而为”

挥别军营,第一次接触修志工作的吴远美,对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有着诸多不适。但多年军旅生涯已让她牢记责任与担当,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为让自己尽快融入新工作,她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班,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华师大中文班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除了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外,做好修志工作,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吴远美表示,初中毕业以后,她就进入军营,而且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工作环境单一,与人沟通交流方面经验不足,能够顺利适应新岗位,离不开侯局、带教老师苏坚等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从各类文案编写、修志体例、书籍排版等业务知识,到日常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注意事项,前辈们都事无巨细指导我。”

就这样,勤学多问的吴远美,在入职短短一年后,就能独挡一面,方志办的领导也放心地安排她参与部门重要工作——普陀年鉴社会生活版块的内容编写。但参与年鉴编写工作,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编写业务知识,还要对普陀区情况非常了解。这对当时的吴远美来说,的确是有压力。

是否想过退出?“从来没想过放弃!”谈及转业后面临的新挑战,吴远美目光坚定地说道,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她顽强拼搏的军人性格 , 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她都会尽力而为,不轻言放弃。

为完成年鉴编写,吴远美翻阅大量典籍资料了解区情,还实地调研走访,尽快熟悉地区情况的同时核实有关情况,不断丰富社会生活版块的内容,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有一种责任 叫“三查七对防出错”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有着存史、资政、教化的重大作用。作为修志人,要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
“编年鉴、修志……我最担心的就是出错。”吴远美表示,在部队当女护士的期间,她养成了“三查七对”的习惯,现在她也同样如此,每本书出版前,她都会一遍又一遍的校对,尽量避免错误发生。

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吴远美还精益求精,向社科院专家请教,参考其他区的年鉴,不断完善普陀年鉴的框架与结构。“2015 年前,普陀年鉴的社会生活版块只有计生、老龄工作以及退休职工管理三大块内容,覆盖面太窄。”吴远美表示,在不断研究学习之后,她向领导提出丰富该版块的内容,经过大家共同协商,2015 年的普陀年鉴的框架就做了一次大的调整,将民生内容纳入社会生活版块。

说到这里,吴远美准确地从一旁的书柜里取出了 2015 年普陀年鉴,并迅速翻到社会生活版块的内容。“刚进单位,我就有意识去多看以前的书籍,提升自己,这里的书基本上都看了个遍,有的甚至还不止一遍。”

正是吴远美身上这股“较真”的精神,也让领导放心地将重要工作交给她。从 2011 至今,她参与编纂出版了 7 部《普陀年鉴》,每一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都获得了各类奖项。补充修订了《< 普陀年鉴 > 编撰指南》,进一步规范年鉴编纂工作;参与《普陀指南》《汶川特大地震普陀区救灾援助资料汇编》《上海普陀城区史》《上海市志·区县简况(1978—2010)》《世博会志》《回眸——苏州河工业文明撷影》等书籍的编写。

“写史修志工程浩大,就像是马拉松的超长距离让人感到望而生畏,然而只要你坚持不懈不停步,就会越来越接近终点,最终达到目标。”吴远美坦言,使命感、责任心激励着她在方志工作中孜孜以求,在方志、年鉴的编写的过程中,感悟着方志艰辛、享受着方志带来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方志工作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一种信念 叫“用心对待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价值”

“修志的目的,是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传承,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人所用。”吴远美感叹:“怎么有利于发挥志书作用,怎么有利于用志就怎么来是最好不过的,这就是我们的追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为更好地让各类志书为大家所用,吴远美带头创建了普陀区志鉴图片库及地情资料库,全面提升志鉴查询利用的速度与效率,能快速为全区各部门提供各类查询服务,经常为许多无法在档案窗口查到信息的市民提供有用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历史久远的疑难问题。

今年上半年,安徽芜湖志愿者胡食万就借助地情资料库查询便利,找到了一条重要线索,为埋葬在安徽南陵县何家湾南山村 79 年的烈士张洁亚寻找到了上海的亲人。

通过网络检索技术,胡食万先是查到《普陀区志》“第三十九卷人物”中记载:“张洁亚(女)出生沪西王家宅,1937 年参加革命,1940 年日伪在皖南扫荡时中弹牺牲。”

紧接着,胡食万与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取得联系,在吴远美等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在《长征乡志》中找到烈士的事迹记载,确认“沪西王家宅”在解放前属于上海嘉定区,并顺利找到烈士的亲人。

“能够帮助烈士找到亲人,我真得很开心,也很欣慰。”吴远美表示,只要用心对待,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价值,她要在平凡的方志岗位上,继续作出自己不懈地努力,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方志工作者。

有一种精神 叫“团结奋进顽强拼搏”

转业让吴远美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在部队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她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她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带动身边年轻同事一起运动,组建了羽毛球兴趣小组,连续多年组队参加机关干部羽毛球比赛,竞技水平持续保持在 B 组团体前三,其中有 2 届获团体第一,个人曾获区机关女子单打比赛第三名,同事们都亲近地称呼她为“吴队长”。

“参加竞技运动不仅能激发大家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有利于凝聚人心,培养团队协助能力。”吴远美表示,她一直非常鼓励年轻同志多参加团体性活动。

2015 年,吴远美当选为档案局机关工会女工委员,她积极呼吁并组建档案局机关龙舟队,这支队伍像一匹黑马连续 5 年在银锄湖及苏州河上劈波斩浪,让人惊艳,展现了档案方志工作人员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精神面貌。

方志办也一“战”成名,改变以往在大家心目中文弱书生的形象。“看到单位里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我真得特别开心。” 吴远美表示,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只有更多敢想、敢干,有热情、有追求的年轻人加入修志事业,才能为这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有一种幸福 叫“我是军人的妻”

除了军人这一身份外,吴远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军嫂,这也意味着她肩上有着双重责任。“作为一名军人,我深知丈夫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选择前者的无奈与自责。” 吴远美表示,她跟丈夫原本是一个部队的,但孩子出生没多久,丈夫就接到新任务,需要长期在上海,虽有不舍,但她还是支持丈夫去了上海。

那段时间,吴远美一个人在老家带孩子,工作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她身上,她也曾感到委屈,但很快就调整过来,因为她深深地理解军人这个职业有不易。
“我一直为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军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吴远美表示,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能给予军嫂太多花前月下的甜蜜,不能像常人那样为家庭分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正是有了无数像他们一样军人在强军路上披荆斩棘、风霜雨雪,才换来祖国人民的安宁生活。

直到吴远美转业,他们一家人才真正团聚在一起。谈及当下的生活,吴远美微笑地说道:“我很满足,有一份热爱的工作,还有一直陪伴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