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位于市区西北部,镇域面积7.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9.5万,常住人口约15万,设有25个居委会及2个筹建居委会。目前,全镇共有一家驻镇部队,有退役军人3200余名、各类优抚对象142名,1家驻区部队,此外还与8家单位开展跨区域军地共建。该镇以长征精神命名,有着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已连续六次被评为上海市双拥模范镇。在开展双拥工作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基础、树立品牌、强化服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开创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新城片区服务站升级功能再出发
日前,长征镇新城片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升级改造,吸引了兄弟省市退役军人前来观摩交流。
新城片区是普陀区最早建成的退役军人服务示范站之一,改造后,场景元素更加醒目、服务功能更加提升、爱国拥军氛围更加浓厚。在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小组的指导下,服务站定期开展养老顾问、法律顾问、就业援助、医疗咨询、助餐服务、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活动,着重打造“归队”和“回家”的氛围。在服务过程中,引入职能部门和社会第三方资源,服务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内容更为专业细致。
除了新城片区,长征镇还对怒江片区中心双拥优抚之家进行了重点打造。引入社区食堂、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云健康自测系统和体质监测系统、自动取药机等机构和设备,定期开展各类兴趣组队活动和兴趣活动课程,引入养老顾问、法律顾问、就业援助、创业指导等资源,精准对接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关于医疗健康指导、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心理慰藉等全方位的服务项目,打造功能齐全、多元参与、需求多样的新“家”。
通过加强片区服务站的建设模式,长征镇有效分解下沉了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部分功能,使服务向社区更近一步、与居民更亲一层。
“四拥军、三项目”长征工作更扎实
建好服务站,再一次体现了长征镇双拥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机制健全、品牌先行、资源集中、文化深厚”的特点。
长征镇依托各居村优抚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长期开展“四拥军、三项目”,拥军爱民工作越做越实。
四拥军即:政策拥军、文化拥军、激励拥军、活动拥军。在政策拥军方面,通过家访、座谈、政策宣讲会、招聘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打消新入伍士兵、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使他们能安心入伍,从容就业。因此,全镇每年都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连续2年分别被评为市、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近6年退役士官士兵安置率、就业率均达100%。此外,定期走访驻镇部队,积极协调区、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在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保障、法律政策咨询、帮困救助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文化拥军方面,镇文化活动中心主动与驻镇部队对接,通过送书、送演出上门,坚持为部队官兵送文化、送知识;中心还会在重大节庆演出中主动邀请共建部队官兵同台献演,展示当代军人风采。在激励拥军方面,制定了《长征镇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对在部队中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进行奖励。近五年,全镇共有29人次立功受奖,奖金总额1.6万余元。在活动拥军方面,每年定期开展集中走访慰问、军地共建座谈、庆“八一”主题活动等,加强军地交流融合,五年来慰问费用达数百万元。坚持开展“故乡指导员”活动,由镇领导带领双拥小组成员深入部队探望慰问新兵,送去家人的嘱托,勉励他们在部队刻苦训练、建功立业。
三项目即:“送爱心送温暖”、“关爱功臣”和“综合服务项目”。通过这3个项目,主动下移工作重心,通过每月走访联系全覆盖,个性化服务送上门,传统节庆有活动,重要节点必关心,重点对象勤走访,将党和政府的关心落到实处。项目推出以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超过50场,累计服务超过一万人次,投入经费20万元,其中八一观影活动、为60岁以上老人送家政服务,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等服务内容深受好评。联合老龄、残联等部门,帮助15名重点优抚对象完成适老房改造,使他们居住得更舒适安全。
重走长征路,品牌活动文化深
在双拥工作中,长征镇坚持拓展老品牌,创立新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工作推进。自2007年起,连续13年在暑期组织机关入党积极分子、民兵预备役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开展“长征人长征行”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足迹遍布江西瑞金、于都、贵州遵义、赤水以及南昌、大别山、台儿庄等长征地标、革命老区,累计400多人参加。推出了“红色讲堂 长征永远在路上”主题系列讲座,作为今后重点打造的双拥教育品牌。首场讲座特邀市委党校陈煜婷副教授主讲《重温红色家书 感悟烈士品格》,红色讲堂巡回多个居村、学校,将影响力带入社区、送入心底。
在新时期,长征镇将继续传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聚焦服务、做强品牌,促进军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当好新时代拥军强军的“服务队”,为双拥工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