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普陀:在云端开启“四史”课堂 从档案里阅读“赤色沪西”

2020-12-03 09:48:00来源: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7月3日报道:毛主席和普陀也有很大渊源,曹杨一村造好之后,毛主席来访问过,还看望过住在那里的劳动模范。普陀区委第一任...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7月3日报道:“毛主席和普陀也有很大渊源,曹杨一村造好之后,毛主席来访问过,还看望过住在那里的劳动模范。”

“普陀区委第一任书记吴亮平翻译的《反杜林论》,是毛主席在长征路上反复翻阅的著作。”

“革命时期,杨开慧还在小沙渡地区的沪西工友俱乐部给工人们上过课”……

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伴着普陀区档案馆“普陀记忆”史料陈列展,听专家娓娓讲述红色沪西前世今生,了解普陀改革发展背后的故事。这正是近日普陀区档案馆携手普陀党史、区情专家通过哔哩哔哩视频直播平台,以网络互动直播形式开启的云端“四史”课堂。

普陀区离退休干部“四史”宣讲团成员袁芳荣,以及区党史专家华校生两位专家,在“后浪”们聚集的哔哩哔哩平台在线讲解一件件珍贵的档案展品,让更多青年走进“普陀记忆”,引导他们传承沪西红色革命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吸引900多人次在线收看并评论,“专家讲解+云看展”这一档案服务“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组合收获好评不断。“学到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第一所工人学校在普陀,普陀人感到骄傲”“光辉的历史,专家如数家珍,点赞”“以史为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直播期间在线人数不断攀升,一条条弹幕评论流露出观众们的学习热情。

专家“主播”表示,直播讲解进一步拉进了党员干部群众和红色史料的距离,既形象生动,又简便易行,这样的“四史”课堂没有围墙,没有距离,没有隔阂,让收藏在档案馆、陈列在展示厅的档案活了起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进了观众的心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育形式。

“普陀记忆”史料陈列展位于普陀区档案馆一楼,分序厅、建置沿革、近代沪西、普陀新生、探索前进、改革开放、沪西英魂、走进新时代等版块,以丰富的档案史料、鲜活的照片实物、生动的表现手段,忠实再现地域发展历程,展览开放至今已接待万余人次参观,是普陀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

“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普陀区档案馆进一步深挖馆藏红色资源,分类梳理、编研加工,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沪西红色资源集聚地,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平台及内容。

为进一步扩大“四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普陀区档案馆还制作“普陀记忆”史料陈列展、“美丽普陀同心家园”民生实事成果图片展等线上展览,发布《上海普陀城区史》手机阅读版,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读史、用史的便捷性。

与此同时,普陀区档案馆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共享,做好馆内档案资料整合,分沪西工运、红色地标、改革发展等不同类别,以苏州河为线索脉络汇总“四史”相关人物、地点、事件的文字、声像档案素材,满足区委组织部、区海关等单位党课内容撰写,区委党史研究室、区融媒体中心普陀红色革命遗址开发等各类档案利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