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润红万树花。在这风清雨润的季节,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召集部分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军人、退役军人围坐在一起,回忆起峥嵘的往昔,畅谈着建党百年的辉煌。
烈属李小中回想起父亲牺牲时的经过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战火硝烟中,父亲用枪林弹雨中的坚毅身躯,用热血奏响的壮烈凯歌,与战友们共同创造了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奋斗奇迹。我们长在红旗下,经历了国家发展的各项大事,从贫穷到富强,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烈属的关爱,我们要铭记在心。作为烈属我们要更好的继承先烈遗志,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获“上海市电影局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文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参试退役人员、残疾军人孙玉龙,讲述了他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兵的训练经历和当时立志要为建立我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始终深刻在脑海里。记得50年前参军离开上海的那一天,是普陀区武装部的领导把我们送到公平路码头撑船驶向青岛;50年后在我已经退休的日子里,是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街道、居委会双拥办的同志,帮我完成两参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审核流程,补办了相关证书,让我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对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街道双拥办、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新长小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热忱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细腻的作风表示感谢!
转业军人杨德龙在部队多次荣立三等功。在追忆起入伍时的口号:“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入伍后部队对自己的循循教导以及对当年牺牲战友们的怀念,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退役军人,脱下军装,转业回地方后也一直起着表率作用。在场的退役老兵们拿着老照片说到几十年经历的风雨,在场无不与之共鸣。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前进的时代,必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必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听着革命者、奋斗者们的故事,热烈的火种在我们心中点燃,红色的基因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通过这次专题座谈会,我们依然需要自觉融入正在开展的党史教育,坚定信念与执着,一如既往的为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服务,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