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2019年12月11日,普陀区退役军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长征镇新城片区召开,各街道分管领导、社区服务办主任、双拥干部齐聚一堂,就如何提高退役军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话题深入讨论交流。
这只是普陀区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退役军人社会化服务工作发展跃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普陀区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万余人。为此,普陀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双拥内容,积极探索优抚工作社会化新路径:建成12个示范性双拥(优抚)之家,让优抚对象有了"贴心娘家";建立各级服务中心(站点)280个,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在十个街道、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双拥(优抚)之家内共计设立了20个"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点,组建了45人的兼职退役军人事务顾问队伍,为优抚对象搭建良好服务沟通平台等。
成立双拥(优抚)之家 优抚对象有了"贴心娘家"
明亮宽大的落地窗、简约现代的原木桌椅、清新淡雅的装修风格……街边这家看起来像时尚咖啡厅的"小店",其实是于2018年9月落成的曹杨新村街道双拥(优抚)之家(以下简称曹杨优抚之家)。曹杨优抚之家使用面积为87.75平方米,建设的设计理念是为优抚对象打造一个温馨、生态、融合的社区之家。这里不仅为优抚对象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分享的场所,也是他们开展各类活动的专用场地。
曹杨优抚之家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接待咨询区、观影座谈区和怀旧分享区。观影座谈区根据功能需要配备了LED屏幕、音响、多功能组合桌椅等设施设备。怀旧分享区摆放着绿白相间的沙发,实木圆桌、茶几,缀以绿意盎然的植物微景观。据悉,这里将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优抚对象座谈会,特色小组活动、微景观制作等。优抚之家内还设置了阅读角,工作人员还将定期根据优抚对象需求,增加各类书籍和报刊。此外,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定期在此为优抚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曹杨优抚之家落成以来,每天都会有优抚对象结伴而来,或聊天交谈,或看书读报,或咨询政策。最热闹的要数观影座谈区,优抚对象们喜欢看怀旧影片,抚今追昔。亲切的工作人员、完备的休闲设施、有共同语言的"战友"以及丰富多样的活动,让这里每一个优抚对象都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如回娘家般的温暖。
普陀区已于2018年底在全区范围内建成了12个示范性双拥(优抚)之家,涵盖各个街镇,让优抚对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贴心娘家",切实拉近与优抚对象的距离。优抚之家打造前期,工作人员根据优抚对象意见精心选址、合理谋划,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提供助老、家政、代购、上门理发等多样化服务,使每个优抚之家更加贴合对象的需求。
建立各级服务站点 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2019年11月,在北石路234弄7号,一幢挂着"上海市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门牌的三层小楼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和周边居民,这里是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该中心不仅可以办理退役军人安置、信息采集、就业创业扶助及经济补助发放等业务,还承担着指导街镇和居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的工作职责。随着它的正式交付启用,标志着普陀区为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服务的工作迎来了规范化窗口接待的新阶段。
在区委、区政府关心下,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19年5月新建了具有20个事业编制的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窗口业务办理职责。但挂牌成立、业务运转后,原有业务人员的办公场所较小,很多退役军人要办理事务需要在一些机关办公室之间来回跑,很不方便。
为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区领导高度重视,批准了服务中心选址进行规范化窗口建设的方案。经过紧锣密鼓的装修、人员调集、业务流程梳理等工作准备,11月1日,装修一新的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式交付启用。为了确保业务办理启动衔接有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全市的统一安排,首先把退役军人安置、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补缴等工作交给服务中心。
接下来,一项一项业务将随着人员的日渐充实,逐项入驻、逐项开启。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为退役军人提供安置手续办理、就业创业培训、各类经济补助和福利保障领取、依法维护权益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窗口机构,让服务中心成为退役军人的温暖之家。
根据初步测算,目前户籍在普陀区的已登记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约有3万余名,每年产生工作量约1万余件工作事项。为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办理事项更加高效、便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在逐步梳理完善办理流程,利用机构整合的优势,合并办理项、减少办理材料,方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共设立了5个接待窗口,并在办理区域左侧的展示架上放置了办事指南,方便群众取阅。随着办理事项的逐项下放,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将与日俱增、不断完善。
此外,普陀区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共有279个,其中每个街镇各2个,共20个,居村共259个,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统一指导,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进社区。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搭建良好服务沟通平台
80高龄的张阿姨是一名病故军人遗属,两年前,由于不明确社区事务受理办事的地点,不会用手机的张阿姨没有及时了解到政策信息,错过了一项免费生活辅助服务的申领时间。
为了解决优待抚恤和退役安置工作中,由于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对政策信息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以及因信息掌握和服务供需不对等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普陀区于2018年11月,在十个街道、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双拥(优抚)之家内共计设立了20个"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点,组建了45人的兼职退役军人事务顾问队伍,并开展了退役军人事务顾问及相关辅助人员的业务培训。
自2018年12月1日起,普陀区各街道、镇的"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点全部正式挂牌服务,并将服务时间在普陀区政府门户网站、《新普陀报》等媒体进行了公告。
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人员安排、有机制保障、有统一标识"的总体要求,普陀区的每个顾问点每周各安排两个半天,由经培训的顾问为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优抚对象"就近、就便"地提供各项服务,包括开展政策法规咨询、待遇申办指导、服务资源介绍等工作。顾问点均设置了统一风格样式的标示铭牌、宣传版面,以及统一格式的接待记录册,并设置了谈心室以提供私密的谈话空间、放置了政策资料以便查询取阅。
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点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就近了解政策信息和办理相关业务,也将问题和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更好地服务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
实施关爱功臣项目 结合实际有效解决困难
优抚对象中,许多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为党和国家流过血、负过伤,他们是国家的功臣,人民的英雄。多年来,普陀区一直高度重视做好退役军人社会化服务工作,广泛组织实施"关爱功臣活动"项目。仅2018年,普陀区"关爱功臣活动"开展了近百个主题活动,近2万次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家庭,提供3万余人次精神关爱和生活辅助服务。
在为优抚对象提供带有共性的服务项目之外,各街镇整合资源、结合实际、以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开展各类双拥活动。曹杨新村街道开展"圆梦夕阳"活动,向每一位优抚安置对象征集"梦想",为年事已高的优抚对象夫妇补拍婚纱,帮助优抚对象圆梦;长寿路街道开展慈善菜单"一条龙"服务,由街道拨款或捐赠单位出资,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为有需求的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七送"慈善帮困菜单式服务;长风新村街道与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合作,将家政服务送到优抚对象家中,并对家政服务的情况做摸底反馈;万里街道结合重点优抚对象的年龄特点、居住情况、家庭生活等实际,每年为优抚对象购买"银发无忧"意外险。石泉路街道通过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根据优抚对象生活状况开展"十送"活动。
专业服务精准送温暖 全区营造双拥氛围
此外,普陀区还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多策并举,探索优抚工作社会化新路径,立体化开展文化拥军、实质拥军,积极筹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营造了覆盖全区的双拥氛围。
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新成立的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军民趣味运动会、《祖国颂》歌手比赛、草坪音乐会、军民厨艺大赛、军民烘焙大赛等双拥特色文化活动;首次将"垃圾分类"进入普陀军营,向武警部队馈赠垃圾容器并进行知识宣讲;组织驻区武警"雷锋班"官兵走进普陀区社会福利院开展"军徽映夕阳"元宵敬老送汤圆活动;组织"雷锋班"的战士们前往悦苗残疾人寄养园给孩子们理发,为普陀区社会福利院老人敲背、揉腿、讲故事;为14名战士与7对失独老人结对,帮助他们排遣孤独,重拾为人父母的幸福感;在武警某大队开展了4场心理体验活动;组织优抚对象及驻区部队官兵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每年开展"百名优抚对象一日游"活动,组织优抚对象与部队官兵一同踏青出游。
2019年5月,普陀区还分类分批完成为全区数万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通过悬挂光荣牌、举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军民相互慰问等方式,全面营造"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强盛,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孙胜军表示,接下来,面对不断变化的任务和使命,普陀区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把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确保机构、人员按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加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做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的政治文化环境布置工作;加强社会化服务建设,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开展针对性强、质量水平高的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