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晚霞”照亮红色传承路,国防教育“出新”更“走心”

2022-06-08 09:49:00来源:中国网
浦东新区军休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优势作用,开展国防教育,讲好时...

浦东新区军休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优势作用,开展国防教育,讲好时代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强化做好军休服务管理的使命担当。

军休红色讲师团让“余热”更“火热”

浦东军休干部中曾荣立一、二等功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多、比例高,浦东军休中心着眼革命精神传承,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独特的政治优势、丰富的经验优势和多年的威望优势,优中选优20多名思政领域专家,建立了一支红色“讲师团”。

\

以军休智库专家华强、吕志斌、张仁龙等为代表的军休干部,在学校开学复课、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广大青少年开展国防主题教育,讲述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斗经历,勉励青少年牢记历史、学好知识、强健体魄,成为爱党爱国、奋进自强的一代;讲述军队从医救死扶伤的成长故事,鼓励青少年永葆仁爱之心,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扛起青年责任担当;讲述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展历程,引导青少年把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厚植忠贞爱国的家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讲师团还在不断扩容,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干部、老战士加入其中。他们用“霞光”照亮“后浪”的奋斗路,用余热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贡献力量。

“请进来”“走出去”,让红色文化“传承”更“传神”

2019年以来,浦东军休中心连续三年开展“唱响英雄歌 珍爱新时代”、“浦东三十年 谢谢光荣的您”和“百年辉煌 你我的红色记忆”系列主题活动,在广大军休干部中征集了116枚军功章和军旅旧物、文创作品等,充分发挥浦东军休一个中心六个所的场地优势,通过配以革命精神史料展板,精心打造了反映老革命老英雄们建设国防、保家卫国真实写照的场所——浦东“军休荣誉室”。

在这个荣誉室,浦东军休中心每年“八一”建军节,都会组织开展“军休开放日”“小记者采访日”等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观见学,为他们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重温红色历史、牢记革命传统;多次在荣誉室和学生们一起开展“红色夏令营”活动,面对面地与暑期实践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在2021年“弘扬长征精神专题访谈”中,军休干部回忆从军经历、重温烽火岁月,将访谈资料制订成学习画册,让“长征精神”传递给青年学子,不断提升青少年“强国有我”的责任意识。

\

此外,浦东军休中心还通过“走出去”,开展红色故事“三讲六进”活动,在每一个重要节日、纪念日,讲师们肩负责任、四处奔走,把国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堂,深情讲述革命军人的信仰和奉献,在青少年心中撒播信仰的种子,浇灌真理的伟力。

军休干部廖旌旗到张江集团中学作《百年风华路、奋进正当时》专题讲座;军休干部吴江、李新渝等走进上海市清流中学为全校师生作《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讲座、诵读红色经典《岁月》;军休干部陶新福到上海市川沙中学进行“寻访共和国同龄人”主题宣讲;军休干部叶怀金参加“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并作主旨演讲等。浦东军休讲师们的讲述,不但有系统、有逻辑性、有深度,更因其自身实践经历,口中的故事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点单式”“微视频”,让国防教育“出新”更“走心”
浦东军休中心积极创新宣讲模式,根据教育对象需求开展“点单式”教育,通过网络对外公布宣讲课题清单,接受社会预约,让社区、军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楼宇等群体根据需要点“菜”,先后利用线上线下等各类平台,开展了30余场报告和座谈等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下授课受到不利影响,浦东军休中心积极探索创新线上教育模式,定制了“微视频”式课程。

讲师团和“戎耀·浦东艺术团”联手,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高校结对,创作一批形式活泼、更能让青少年群体接受的红色文化节目。成功举办“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课堂展示活动,浦东军休干部、退役军人、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共同演绎,用戏剧形式回顾党的百年征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场展示活动结束后,军休干部们把这台情景剧的每个节目制作成了微视频,通过线上推广分享,推进红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浦东军休中心国防教育讲师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0多场,受众1.8万人次,被人民网、学习强国、浦东时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在浦东军休讲师团的成员们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共产党人为党、为国、为民的真实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