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文化拥军,战士爱上“军营大书桌”

2017-11-24 11:01:52来源:《浦东时报》
从 2006 年开始,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与新区双拥办合作开展图书进军营活动,先后在 54 个驻浦东新区部队建立了军营图书室和军营数字图书...

从 2006 年开始,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与新区双拥办合作开展“图书进军营”活动,先后在 54 个驻浦东新区部队建立了“军营图书室”和“军营数字图书室”,使部队官兵不出营门就能享受更多文化服务。

蒙古族战士朝洛明,来自青海省都兰县大草原。入伍 11 年来,这个当初不会讲一句汉语的放羊娃,通过自学拿到了江西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大专毕业证、上海市计算机初级培训合格证书,如今已是海军上海保障基地某油料技术保障大队保管队分队长、上士。用他的话说,是部队给了他一切,是学习使他成长进步得更快,他非常享受坐在图书室大书桌前阅读的时光。
朝洛明所说的图书室,是浦东新区“千册图书进军营”活动的一个产物。
 
这个仅有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小图书室,靠墙摆放了 10 个书架,整齐地摆放着几千本各类书籍和报刊。政治处干事吴敏介绍说,所有的图书来自新区图书馆并且不定期更换,财经类、法律类、网络计算机类的书籍应有尽有;而《解放军报》、《演讲与口才》、《环球军事》、《当代海军》等报刊则是新区双拥办为他们订阅的。
 
图书室的正中是 4 个大书桌和几只长条椅组合起来的学习阅览区。每到晚上和周末,这里坐满了读书学习的战士,座位总是“供不应求”。“我喜欢在这个大书桌上看书学习,因为在这里有很浓的学习氛围,有问题大家还可以一起讨论。”在朝洛明眼中,大书桌就是他业余时间的最爱。
 
朝洛明 2002 年入伍,当时只有初中文化,而且在学校读的是蒙语,不会讲普通话,与人交流都很困难。生性倔强好学的他,从识汉字开始,一步步闯过语言关、阅读关。“后来渐渐感到部队里的书太少了,不能满足我学习的需要了。”朝洛明说,“图书进军营活动,把图书和文化信息送到了我们的手里,也送到了我们的心里。”在书籍的滋养下,朝洛明不仅在 3 年内通过 12 门考试拿下大专文凭,还当上了大队油料专业党课理论小教员,并作为大队巡回授课组成员,走遍浦江两岸的一座座营区,为驻沪部队战士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创新理论。
 
“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带动了一批批战士的学习热情。”吴敏说,“我们部队里,像朝洛明这样的战士很多,都有很强的学习意识,100 多个战士中每年都有十多人参加自学考试,还有的战士成功考入军校。”
 
“文化拥军”是浦东新区图书馆开展双拥工作的一大特色。“千册图书进军营”活动始于 2006 年,如今已在全部驻区部队建立了军营图书室。“我们还结合部队战备训练流动性大的特点,不受地域限制,不受空间约束,不受困难干扰,把图书流通点延伸覆盖到驻区部队的外派点。”新区图书馆延伸服务部主任许淮生介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新区的图书在流动。他们设立的国防科工委所属的远望号六艘舰艇图书室,伴随着远望号执行
了远洋上神六、神七的监控任务。一些护卫舰还载着浦东图书馆的图书,执行了索马里和西沙岛执勤等任务。
 
“数字军营图书室”则是新区“图书流通进军营”活动的延伸。从2008 年开始,浦东新区完成了 54 家“军营数字图书室”建设,官兵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阅览并共享大量藏书以及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流通的图书室极大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浦东新区为部队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