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到上海,看上海到浦东。
30年沧海桑田,从蛙声一片的浦东稻田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从以农业为主的滞后区域到以金融和创新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新城,30年来,浦东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繁华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一群橄榄绿的坚守,他们见证并参与了浦东的成长。
当飞机降落繁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特殊建筑一定让人不禁惊叹。作为中国的空港,世界的窗口,现在浦东国际机场实现了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不仅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有中国首个磁悬浮,无行李值机柜台等商业设施更让人惊喜不断……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1990年4月18日的党中央、国务院那份决心,现在的机场所在地也不过是一片滩淤。30年,弹指一挥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浦东国际机场已建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名片,而驻守于此的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二大队的全体官兵,也因30年的忠诚守护,见证着时代变迁,创造着改革奇迹。身处新时代,广大武警官兵也正紧跟时代的律动,感受改革开放的力量,忠诚践行使命,护航空港发展,不断砥砺前行,与浦东国际机场共成长。
文|史家源
图|叶 勇
驻守浦东,结缘国际机场
机场建设之前,不过是蛙声一片的稻田。随着机场1997年10月全面动工建设,第一条跑道铺就,第一批飞机进场,1999年9月16日一期工程竣工通航。人们开始渐渐明白,浦东正在孕育一个崭新的事物,它将成为祖国的空中港口、东方窗口。
伴着机场初具雏形,第一批武警官兵正式进驻,担负起了浦东国际机场的守卫任务,当时的一名老兵霍立波讲,那个时候的机场,虽没有现在的气派,但大家站岗执勤都觉得很骄傲,因为自己身上穿着绿色军装,而在他们身后是中国自己建造的国际机场。
作为进驻到新建机场的首批武警部队,当时的各方面条件的确显得简陋,特别是在机坪上岗值勤,可以说是冬冷夏热,有时噪音还特别大,一班哨下来,常常汗水湿透衣裳。
光阴流转,30年转瞬即逝,浦东国际机场早已不是当年的稻田,现在的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到达76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到达360万吨,不仅成为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也是华东区域第一大机场,更是中国的重要枢纽、世界的贸易窗口,这一个个响亮的名称正让浦东国际机场变成了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一张金灿灿的鲜活名片。
随着浦东飞速发展,驻守在浦东国际机场的武警官兵一直守护空港安全稳定,护航机场不断前进。
身处繁华,机场也是战场
现在的浦东国际机场联通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297个通航点,每天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景象,担负浦东国际机场巡逻勤务的中队长崔悦说:“每天在这样繁华的交通枢纽巡逻,巡逻哨兵背后隐藏着难以预测的危情险局,但无论形势任务怎样变化,守护空港安全发展的使命不能变,当年进驻浦东国际机场的誓言如今依然是每班哨兵上哨前重温的口号。”
这样的压力不单单只在机场巡逻中队,机坪同样形势复杂,2009年11月28日,一架津巴布韦的货机起飞时突然冲出跑道,飞机霎时间解体起火,情况骤然紧张起来,电台里急促的呼叫让人焦急。驻场官兵闻令而动,火速驱车赶赴事发地点,现场令人震惊,火舌舔舐包裹了货物的飞机,黑烟如狼烟般滚滚升腾,机组人员受伤被困,工作人员不知所措。
先期赶到的武警官兵在确认车上人员均已安全下车后,立即展开救援,一边组织哨兵疏散围观人群,一边拿着车用灭火器扑上前控制火势。在随后赶到的消防队员扑救下,火势顺利扑灭,成功搜救出4名机组人员,事后经过统计,抢救物资累计价值2000多万元。
百尺竿头,争当空港尖兵
驻守在这里,每每看到熙熙攘攘的旅客,哨兵们便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但也感到护航浦东发展的荣幸,从一架架飞机规格的变高,他们读懂了浦东的速度。
伴随着浦东国际机场的不断的国际化,武警官兵还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从99财富论坛到APEC会议,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世博会,在实战磨砺下,驻场官兵一次次出色完成了专机警卫任务,为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身处繁华,他们却始终把机场当成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使浦东国际机场这个安全的空港让全世界放心。
30年沧海桑田巨变,浦东国际机场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发展,而作为相伴浦东国际机场共同成长的武警官兵也正在不断进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身处新时代,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浦东国际机场作为浦东的名片,世界的窗口,一定会以更高的质量高速发展,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的武警官兵也一定会继续用心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繁荣事业,做好国际机场的卫士,浦东空港的尖兵,共同助力浦东,继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