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上海浦东军休:文昌火箭发射场“隐形卫士”回家

2020-05-26 16:30:00来源:中国网
5月5日18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7日下午,随队驻扎文昌基地的王慧玲回到了上海。王慧玲是浦东新区军队离休退...

5月5日18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7日下午,随队驻扎文昌基地的王慧玲回到了上海。王慧玲是浦东新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周家渡干休所的一名军休干部,作为返聘医护人员,1月15日,她随上海航天八院到海南文昌发射场工作,22日本已返回西安陪老母亲过年,这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基地医疗组人手告急,王慧玲主动请缨,30日又马上回到了海南。如今,等待了3个多月后,王慧玲也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项静康:“春节前,我们跟每个老同志都要保持联系,要有微信回复,有段时间没音讯了,后来王老师跟我说在文昌发射站工作,我们中心和局里都很关心。。。”

周家渡干休所所长项静康告诉我们,1月28日之后的军休干部信息大排查,因为联系不上王慧玲,所里马上跟她的家属通了电话,确保她本人安全无恙后,大家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王慧玲今年69岁,1952年4月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969年10月入伍,1972年被保送到第四军医大学,1974年入党。大学毕业后,她又回到了原先自己所在的8023部队新疆马兰基地。

王慧玲:“1981年的5月份,我调到江阴23基地(远望号船基地),我是擅长呼吸急诊和心内科(ICU),一直到退休都在江阴515医院。我这一生也挺幸运的,从1999年一直到2012年,船一出海,我们要组织医疗队上去,一年要出两、三次海,最长的时候出海150天,每年出海起码要200天左右。”

王慧玲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苦耐劳跟党走、一切行动听指挥!她说,最近几年,她每年都和爱人回老家陪母亲一块过年,1月22日刚回西安母亲所在的部队干休所,疫情发生后,听说基地急需防疫医护人员,心想着自己的专业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她第一时间报了名。王慧玲:“我父母亲都是当兵的,她(母亲)88岁了,每年过年我们都要回去陪陪老太太,他是陪着老太太,正好回不了,直到4月中旬才回来。”

等待是一种美丽的情愫!王慧玲有个幸福的家庭,爱人宋士林是她部队的战友,结婚几十年来,因为工作原因,王慧玲长年在外,这个家一直是老宋里里外外张罗着,回想三个多月来发生的事儿,话才刚到嘴边,这位质朴的北方汉子哽咽了。宋士林:“回来了,开心!当时您丈母娘怎么说?丈母娘也很支持,都是当兵的,老革命!”

等待的日子里,随部队在文昌基地的王慧玲没有休息日,每天的日程都很充实。王慧玲:“6点钟起床去食堂给大家测体温,早晨吃完饭给他们房间消毒,上午10点、下午4点再去食堂,帮助打饭、检查卫生、择菜、包包子,晚上给他们测体温,再给他们房间消毒。全部队员加起来有八、九十个,每个人要测两次,所以光测体温就测了5000多人次。”

等待时,思念就像是衣服上的毛毛球,怎么摘也摘不掉!王慧玲说,过去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远在西安的爱人和母亲让她担心,留守上海的儿子一家,4岁的孙女、2岁的孙子,两个还未懂事的孩子,更是让她记挂!想家的时候,她就会隔着试验场栅栏,看看外面的大海,默默等待着火箭发射成功的那一天。王慧玲:“晚上视频,看到他们很开心的,奶奶你快回来,我们想你们了!哎呀!可感人了!”

世间很多的美好并非触手可及,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等待的结果才会更加珍贵!分别了三个多月后,王慧玲的家显得格外的热闹、温馨,而回忆几天前的场景,夫妇两人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还专门到机场去接她,好多人,我们在停车场等!"|我们是包机回来的,我从神一一直跟到神十一,全部都参加!||也圆了我的梦了!她也是在帮您圆梦?对!丈母娘也开心吧?开心!昨天晚上打电话给她了,她说你们都挺好,我也高兴,回来了,发射成功了!我们还专门看了电视,晚上18点发射完以后,6点半就开始直播!她妈也关心得很,说我也看了,从头到尾!我们心里乐呵呵的!”

  

等待仿佛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常态!王慧玲说,接下来在家休整一段时间后,她又将随队踏上新的征程!

人生,交织着等待!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为选择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