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医药老字号,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会想起中国的两个中医药堂即同仁堂和德杏堂,由于同仁堂建于康熙年间,地处京城(北京),德杏堂建于乾隆年间,地处松江府(上海),同为皇室的北方和南方两大供药医馆,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有同仁堂,南有德杏堂”。
如今的两家老字号中医药堂,已传承百年,经营方向也大不一样,同仁堂专营中药为主,德杏堂依然秉承“德行天下,不愧杏林”的祖训,建国后更名为上海德杏堂中医院,以治病救人为主。
近年来,由于我国患癌人数逐年增加,德杏堂之名也再次被广为传之,德杏堂百年抗癌疗法治愈和延长生命的患者无数,让德杏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德杏堂治疗癌症之名开始于创始人——江南三大名医吴蓟,乾隆45年,两江总督萨载夫人患胃岩(胃癌),邀请吴蓟看诊,吴蓟结合多年经验,不断调整方子,成功治愈。德杏堂治愈岩疾(癌症)之名,在民间传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逐步形成了治疗癌症的特色,开创了中医治疗癌症的先河。
晚年时,吴蓟把一生的治瘤经验著成《吴氏八位纲要秘籍》,内容主要包括对肺部、胃部、肝部、气管部、肠部等部位肿瘤的不同理、法、方、药描述,根据不同部位的瘤,分别制定出了相应的疗法及配伍用药,储存了大量的实案病例,记载了宝贵的临床经验,阐述了每个疗法的特点、辨证方法及用药等重要细节。
德杏堂第二代传承人吴先厚,结合自身的临床治瘤经验并加入六个消瘤原则对《吴氏八位纲要秘籍》补充完善,并取名为《吴氏六经八位治瘤疗法》。在我国中医抗癌的历史上,德杏堂《吴氏八位纲要秘籍》、《吴氏六经八位治瘤疗法》是我国历史上系统科学的中医治疗癌症的早期著作,为我国中医抗癌祭奠了基础。
直至现代,经其第九代传承人凌建明为首的德杏堂中医肿瘤专家团队,结合多年治癌经验总结和现代治癌技术的特点,加以修正补充,最终形成一套独特的中医治癌体系,命名为“六经八位中医抗癌疗法”。在该疗法下治愈和延长生命的患者已超过35万例,患者遍及海内外。
虽然,“北有同仁堂,南有德杏堂”之名,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作为南北方两大皇室供药中医药堂,所遗留下来的大量药方和经验,是中医药界的宝贵财富。
现今,北方同仁堂以经营中药而闻名,南方德杏堂以治疗肿瘤患者而被广为熟知,“北有同仁堂,南有德杏堂”之名依然存在,只是经营和发展方向有所不同,但是依然在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做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