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央行征信中心以及其控股的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均有望取得个人征信机构的牌照。如果此举成行,意味着央行征信中心将正式转型市场化运作,而现有新兴征信机构的市场格局将改变。
个人征信是各种金融模式的基础,也是金融业务的开端,满足需求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能有效降低各类金融模式成本,控制金融模式风险。而我国征信业起步较晚,信用生态建设相对滞后,而个人征信业务又落后于企业征信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之际,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征信应运而生,推动了国内信用经济的全面发展,个人征信业务将迎来大爆发。
其实央行征信和上海资信并非首个获得征信牌照的机构。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名单,BAT中的腾讯、阿里均在其列,央行要求这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而此前央行已向26家企业发放了企业征信业务牌照。
对于此次央行征信中心获得个人征信牌照事情,分析人士称,征信中心成立于2006年,直到 2010年开始收取征信信息查询费用才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市场主体,但由于征信中心施行双轨制,员工是干着企事业工作拿着非事业单位福利,又受事业单位管理,尴尬的事业制身份一直制约其市场化发展,此次牌照下发让征信中心脱离束缚获得更自由的发展。
而对个人征信牌照发放高度关注的还有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圳财蜂金融CEO朱亚磊表示:征信是有效的评估依据,能帮助平台实现风险管理,同时也能帮助用户加快授信过程、降低优质借款人借贷成本,但是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8.7亿多自然人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仅有约3.7亿,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需求,所以个人征信的建设、完善之路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朱总进一步解释道:互联网征信数据来源于电商、社交等渠道,它拓宽了数据采集维度,更加全面反映了信用主体的真实情况,一旦与央行征信中心的金融数据库对接,其数据评估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将大大提升,对彼此都有很大积极作用。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对于日益壮大的互金理财用户来说,综合标的来源、收益率、操作方式等诸多安全因素选择P2P平台是第一位的,财蜂金融旗下的发财树(http://www.facaishu.com)理财APP引入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与国资银行、大型担保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并成立风险储备金,多重保障值得放心托付。
征信业发展尚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希望能谨慎前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