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年,我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关公乡宝珠村,一个叫千坵塝的地方。我是一个山里娃,也是一名军人的儿子。我在很小的时候,便有走出大山、窥探外面精彩世界的梦想。强烈的求知欲望,促成我这个山里娃,懂得了知识的重要,也明白了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时候,我十分喜欢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他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一直激励着我、影响着我。如今,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沉淀之后,再回味那段话时,我对它又有了新的注解。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光阴。
这座三合青瓦小院(如图),是我的父母经过多年努力奋斗的杰作,此屋为四十年前的状态。虽有屋,但屋内除了日常用品外,几乎没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传承下来。如果,一定要找点物质的东西留给后辈的话,那么,父亲有两枚军功章可以在列:一枚是“和平万岁”,另一枚是“抗美援朝纪念”。军功章凝聚了父亲的家国情怀,是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见证。父亲那博爱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但我永远无法企及,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和平时代。
人类要发展进步,家族要传承革新。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关键时代,所以别无选择。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与嘱托,我毅然扛起鲜艳的旗帜,高擎着熊熊燃烧的圣火,带着父亲赐予的爱与智慧,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巴中,来到了伟人故里——广东中山。

(一) 岐水探源 五桂寻根
滔滔岐江水,巍巍五桂峰。南海之滨,伶仃洋之畔,有一座美丽的南国小城叫“中山”。岐江穿城而过,养育着两岸的黎民百姓。岐水润民身,博爱暖人心。我也被这岐水滋养、桂山润泽、博爱所感染。在中山,我有一种接了地气后的“振衣五桂峰,濯足岐江流”的冲动与感慨。
与其说中山这座城市接纳了我,不如说是中山收养了我。有些时候,我亦扪心自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来干什么?我热爱这座城市吗?
我到广东中山,不是因为它骄人的“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荣耀,也不是因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和谐之城”的关系。我热爱中山是因为它尊重人,它有包容的胸怀和博爱的雅量,更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作为我的精神支柱。
1997年秋天我来到中山后,有两个活动(一个是知识竞赛,另一个是广播体操比赛)让我全面了解了中山,同当时的24个镇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
2003年8月,我同周琼、陈艳一起参加“中山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获得银奖。那次知识竞赛让我收获不小,对“博爱之城”、“水乡中山”的前世今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
2004年12月,我被市教育局抽调,担任全市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评委工作,同唐杰伟、孙旭、蒙妮、蔡科成、代洪波、罗雅力、苏丹娜等8人裁判组,前往各镇区中小学校现场评判。那次活动圆了我要涉足中山市每一个镇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奢望与梦想。
每一位在他乡打拼的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我的命运转机,在一个平常日子里毫无征兆地来临。

(二) 小人物 大舞台
2004年5月20日,当我在《中国体育报》(总第8768期)头版,题为“35名体育界人士成为光荣火炬手”报道中,看到“于湘”的名字和刘国梁、桑兰的名字排在一起时,我兴奋不已,很长时间夜不能寐。
5月28日,资深记者罗纯以“中山人将首擎奥运火炬”为题,在广东中山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中山日报》(总第3430期)头版头条,报道了“于湘入选希腊雅典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全球圣火接力传递(北京站)中国火炬手”。这是我的故事在第二故乡,第一次上媒体头版头条。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命中的那些第一次,总能让人热血沸腾、难以忘记。
6月5日,在“雅典2004奥运火炬传递手出征新闻发布会暨欢送仪式”上,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领导莅临活动现场,市教育局局长、市体育局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临行前,中山市教育局刘传沛局长握住我的手说:“于湘老师,你要把中山青年教师精神面貌展示出去。”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体育教师,第一次参加那么重要又盛大的国际活动,还要肩负如此重任,我倍感压力。
6月8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方炳焯秘书长,以“于湘老师,中山人为你壮行”为题,在中山市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上撰文,为我呐喊、助威、加油!有那么多热心的家乡人民支持并帮助我,远在北京的我倍感欣慰、信心十足。

(三) 圣火耀中华 奥运传精神
2004年6月9日,首都北京骄阳似火,因奥运圣火接力传递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大家很早就等候在街道两旁,想亲眼目睹奥运圣火首次在神州大地燃烧时的光辉形象。古老的东方文明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在古都北京虔诚对接。
在神圣的奥林匹克圣火光环下,我在北京中关村的400米圣火接力传递,是否展示了中山青年教师丰采,我不敢妄论,但我在京城留下的那一串串足印,绝对是我平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路程。
当我小心翼翼地,跨入北京国航万丽酒店二楼会议厅,看见平常只能从新闻、电影、电视或者是书、报、杂志中才能见到的各界名人、明星以及政要时;当我同彭丽媛、姜昆、田亮、刘翔、李小鹏、陈佩斯、邓亚萍、羽泉等面对面地交流后合影留念时;当我荣幸地被邀请到钓鱼台国宾馆六号楼,有女子十二乐坊陪伴下,同白岩松、桑兰等一起参加庆功晚宴时;那情景和感觉宛如在良辰美景里,做了一个我一直想要的美梦一般。
当时,中山市广播电台、中山市电视台、中山日报社,三大主流媒体分别派出资深记者郭政、原煜海、魏礼军,随我前往首都北京,一起见证了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神州大地激情传递的盛况。
在北京的奥运圣火接力传递活动结束后两天,6月11日,中山市副市长李树之在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市体育局局长黄有泉的陪同下,在中山市人民政府一楼会客厅接见了我。人在他乡,像我这样的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被市长接见的机会不多,所以我十分珍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当我受宠若惊地接过市长亲手送给我的那束偌大的鲜花时,当我和市长并排坐在一起,手把手地交流时,我满怀感激、热泪盈眶。李市长握住我的手说:“中山历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精神,希望你今后在岗位上作出更多更大的成绩。”更多很好理解,更大的标准是什么?我不得而知,这句话却值得我在第二故乡努力奋斗一辈子!
市长亲手把一尊精致的,小人儿握火炬奔跑的纪念品,送给我留作纪念。我战战兢兢地接过礼物,站在那里傻傻地望着它,时间仿佛就凝固在那一刻,地球也停止了心脏搏动。礼物虽小,但礼物上的落款却掷地有声——“中山市人民政府赠”。这,也成了到目前为止,我在这座城市最高规格的个人礼遇。
随后,上级部门在翠景文化艺术中心,为我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表彰活动。那活动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光彩、有味。表彰结束之后,我作了“圣火接力传递报告会”,同在座的各位激情分享了,新中山人在首都北京传递奥林匹克圣火的精彩故事。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少山同志在会上说:“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精神,一定会撞击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晚上,在中山市富洲酒店二楼,举办了题为“弘扬圣火精神,奔向璀璨明天”,雅典2004奥运火炬传递手,于湘老师凯旋归来庆功晚宴。
媒体记者山海风,在《中山日报》总第3444期第一版撰文,他说:“我们要将奥运精神发扬光大,给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注入新的内容,将奥运精神化作我们前进中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奋发创新,为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应有的贡献。”
6月12日,中山日报社谭文卿总编辑,以“新起点”为题,撰文点赞并评论了本次活动。他说:“鲜花、掌声、庆功、表彰,这些都是必要的,是对上一阶段工作的肯定,是于湘老师的光荣,也是中山百万人民的光荣。表彰有利于鼓舞士气,有利于促进工作。但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在有表彰的同时,举行报告会。报告会就是传达一种精神、学习一种精神、贯彻一种精神的会议。”
我的故事,能够让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光荣”一回,是我今生莫大的荣幸!我的际遇,或许是众多南下工作者把中山当作第二故乡的人生奋斗史的一个缩影。很可惜,我的故事不是普世的,不能复制,只可遇而不可求。这完全是一个巧合,正好被我赶上而已。这些价值,对于我而言,远远超越了教育和体育本身,从而塑造了我的人生。

(四) 平民火炬手 壮志他乡有
有人把成名与着装相比:如果你是名牌,你穿什么都是名牌;如果你不是名牌,你穿什么名牌,都不是名牌。我因希腊雅典奥运会圣火接力传递,让许多人认识了我,有人调侃说:“那个家伙,运气不错。”有些时候,我也这么认为。但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其实,人生总需要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只要你抓得住,便不言而喻,又乐在其中。
自那以后,我更不敢懈怠,唯有勤奋工作。做自己做得了的,也有能力做得好的事情,以感激市长对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盼。带着憧憬与梦想,我干劲十足。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总是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要常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在第二故乡的这些年都做了些啥?
我把那些曾经的梦想与奢望,变成了具体工作和现实生活,有的归类细化,有的逐层深化。那些时候,中国功夫操、广播体操、大型团体操、体育中考、体育竞赛(包括省运会、市运会、市锦标赛、区运会),以及合唱比赛、知识竞赛、慈善万人行、醉龙舞、修身讲座、教师继续教育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的人生没有捷径,我的事业也没有捷径,更没有爹可拼;唯有勤勤恳恳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我在第二故乡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变得忙碌而充实。对于教育和体育,我不是把它当成工作完成就作罢,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知识成就梦想,智慧改变命运。随着时间推移,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更深的感悟。乙丑牛年,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夏天,我通过了选招考核,被调入公立中山市西区中学就职。三年之后,通过教育中层干部竞岗,我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找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的机会。这是我的人生航向,最重要的一次调整。在中山工作和生活的这些年深刻地改变了我,让我在做事时,有一种接了地气后的直率与勇敢。
俗话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我在这里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行路、有尊严地工作、有条不紊地做事。对于精神生活,我亦有了更高的追求!我的创作欲望,也在这片土地萌芽,并得以滋养,激情和灵感奔涌而出。
通过体育这一载体,我把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演绎成一些教育小故事,编撰后于2008年6月9日,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了。时任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副市长李树之,市文联主席胡波等分别给我的作品写了序以及前言。中山籍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亦馈赠墨宝,题写了《平民火炬手》书名。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韩乔生先生题词:“愿你手中的火炬,映红身边的每一张笑脸,温暖身旁的每一颗心,让人们感受奥林匹克激情。”

(五) 五环落神州 华夏有盛事
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追随者。从奥林匹亚山到万里长城,圣火辉映着文明传播与沟通的征程,见证了一个古老名族融入世界潮流的步履。
2008年盛夏,奥林匹克会歌在万众瞩目中悠扬奏响,奥林匹克理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激情飞扬。77个国家领导人,204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优秀运动员和官员相聚北京,参加由中国人举办的奥林匹克盛会。
6月16日,又一个偶然机会,我幸运地成为北京第29届奥运会全球圣火接力传递“祥云”火炬手、和谐使者。在咱们中国人举办的奥运会上,在自家门口传递奥林匹克圣火,那种自豪感非亲身经历而无以言表。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从举国体育到全民健身……想起这些,我的思想潮水像泄了洪的闸门一般,倾泻而出,喷薄万丈。在奥运大舞台,我用人类最直观的身体语言,把内心深处最美的东西展示给了大家。在众多摄像机、照相机的镁光灯照射下,在热情似火的山城人民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不知所措的我,被摄进了所有用作新闻、纪录片、或者是用作纪念的相片。
我的“中国功夫传圣火”视频和图片,经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奥运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及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搜狐体育记者李志岩、《重庆时报》记者陈艺丰的报道后,成为北京奥运会全球圣火接力传递“十大经典”之一。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把我的专业(武术)和专业技术(中国功夫之南派拳术)通过奥运会这个舞台,演绎到了最高境界。
2010年10月13日,我作为“伟人故里”的教师代表,在广东中山传递了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圣火。“跪接圣火”仪式的影像被多家媒体转载,其中广东卫视体育频道,广州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以及新华社资深记者刘大伟的摄影报道,《浙江法制报》在10月14日题为“传递的力量”等报道最有影响力。作为新中山人,这是我对新时期中山精神之“创新”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精神最好的诠释和呈现。
在中山活动期间,我分别同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胜博士、著名书画家李延声教授、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奥运会女子举重冠军陈小敏、原国家队女排队长冯坤、香港霍启刚先生等各界名流有过短暂接触和亲切交流,并向大家赠送了我的作品。圣火接力传递活动,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长了许多见识,更加照亮了我不断前行的道路。

(六) 慎独无为事 执著有缘人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老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代表这座城市的。”是啊,我自知责任重大,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我也感同身受。业余时间,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我在这座城市工作之余,有两个爱好: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运动。博览群书能让人心灵健康,智慧无穷;运动使人身体健康,活力无限。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想尽一切办法,把一颗浮躁的心,尽可能地安静下来,多读一些健康的、科学的、有益的著作。有时候,阅读到情深处,我要写读书笔记。如果写得太凌乱、太潦草,我会抄正誊清,反复琢磨,不断地积累与沉淀。有时候,实在过不了文章修辞那道坎,又突破不了禁锢,那么,我就特意请朋友帮忙纠正、修订。
有人说,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专业以外的不急之务。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我们的童年时代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或许就是那些我们认为被虚度的日子,那些沉醉在心爱的书籍里的日子”。我现在的阅读,不再为升学、文凭、职称而烦恼,完全是一种兴致。当然,有心又有效的阅读,也会累积出大智慧。
2012年6月23日,我的第二部作品《奥林匹克圣火之旅》,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发行。在我诚挚地恳请下,我所在的行政区党工委书记关瑞麟;我的大学恩师,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博士看了我的书稿后,分别帮我写了序。中国著名体育外交家、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题词:“圣火耀五洲,博爱暖万家。”我还特别邀请,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福牛”设计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冠英教授,帮我画了一幅漫画,并题写“平民火炬手于湘加油!”我把那幅漫画,放在《奥林匹克圣火之旅》的封面了。
2015年元旦,我的第三部作品《第二故乡》,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能够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知音式领导,亦师亦友的魏子华先生,他给我提出了许多尖锐而且中肯的修改意见,并帮我写了序。资深媒体人、书画家冯伟光先生题写了书名。著名国画家、书画评论家、中国书法美术协会副主席牛金刚先生为《第二故乡》题词:“点燃人生。”中国图书网、浙江新华书店、广州购书中心、香港大书城、京东商城等分别为我的著作作了特别推介,述说我在第二故乡的平凡故事。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田间的蟪蛄不知道春天过去还有秋天,是因为它们的寿命太短,没活过那么长。所以,人,不仅要有延展生命长度的信心,更要有拓展人生宽度的行动。人的眼界会决定他的胸襟,眼界越大,就会变得越沉默、越谦恭。如果我不来中山,我都不知道,我的人生轨迹会偏向何方。
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如果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当我强了,特别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体育赛场,荣耀与拼搏同在;在教育和文化芳草地,耕耘与成果同辉。如今,能够在第二故乡健康的、阳光的做一点儿事情实属不易;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更是难上加难。
当看到我的学生,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胸前挂着金灿灿的奖牌时;当我们的体育中考成绩,连续五年持续上升时;当我独立创编的配乐《中国功夫操》在区运会开幕式展演后,被交流到香港和澳门的学校与社区时。
当我乐此不疲地奔忙在各镇区、中直机关各单位,传授全国第九套广播体操时;当我在中山教育的第一批38名“东方之子”的庞文浩、应莹、阮文雅、梁楚蔚、孙咏盈等高高兴兴地跨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深造时。
当我的读书分享会《书适生活》、健体修身节目《养生七点半》、体育专访《相聚五环》,通过广播电视台被分享到千家万户时;当我高举着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博爱”火炬、“全民健身”大旗、体育大旗,奔跑在第二故乡的大街小巷和运动场上时;当我慢慢地收紧那张,在第二故乡用教育、体育、社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所编织的网的时候,收获的是满满的信心和丰硕的成果。我不得不为他们和我自己,感到由衷地高兴与自豪。我的人生,因此变得雄奇与典雅。在奥林匹克圣火传递手身边的教育、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不会黑暗,它是阳光的、健康的、正能量的。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说:“人与城市的缘分,一定会契合在某种生活方式上。一座城市就和一个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气质。”其实,一个人无论在社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做过多少事,他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地域的习俗与人文环境,都从骨子里塑造了他的人格。
故乡是一首诗,悠远带着深邃,浪漫又现实。故乡也是一杯酒,清醇夹着香甜,醉里有乾坤。故乡还是一碗茶,清香袅绕岁月,苦涩现年轮。故乡更是一支歌,轻快伴着酣畅合成七彩音符,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人的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感谢那些曾经送给我挫折的人,是你们让我更加懂得明辨是非,让我变得睿智与坚强!感恩那些曾经帮助我、支持我,现在仍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发展的人,是你们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巨大动力!
感恩体育,它让我懂得许多比赛和游戏规则,明白了生存法则;它让我的人生鲜活起来,阳光灿烂、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感恩中山,这座城市给了我无尚荣光,让我实现了人生梦想,我亦深情地爱着它,我的第二故乡——中山!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