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进一步扩大,配置财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中产阶层还是偏爱投资房产。在我看来,这和商品房所有权体现出的个人社会声誉、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但除此之外,还包含很多其它的因素。
华兴控股(GIO)集团总裁葛小松,银行家、投资专家、慈善家、社会学家。
一直以来,房产都是中国居民财富的主要承载。有钱人买房不稀奇,但是很多穷人也执着于房产。现在中国有很多配置财富的渠道,可是有闲钱的中产阶层,一般还是喜欢投资房产。在之前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可投资渠道很少,普通居民也缺乏对投资的认识。即便大家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但投资商品房的利润以及稳定性就摆在那里,作为最稳定上升的投资产品,很难让那些有余财的中产阶层去选择股票等风险高的投资产品。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杭州、成都、丹东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房价一直在阴跌状态,每年依然可以消化掉巨量的房产。
另外,中国现行的户籍政策,也让房产在居住以外的其它方面,产生了重要价值。在中国,不管是落户、办居住证还是子女入学,都会要求稳定住所,自有住房是获得这些资格或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虽然开放了本科毕业生的落户,但是户口必须要与住房绑定,如果没有住房,就只能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中。按很多城市的政策,集体户口只能迁进与迁出,无法增加人口,新生儿要落户,就需要自有产权房。
我们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是就近入学制,想上好的学校,好的学区房也至关重要。《虎妈猫爸》中为子女择校问题怪招百出的父母,虽然看似夸张,实际上很好地反映了父母对学区房的重视程度。所以即使整体房价有所波动,但一般大城市商品房、名校学区房的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今年北京上海的房市中,学区房上涨的幅度也是最剧烈的。
另外一点,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在男女比例失衡,据分析,到2020年,中国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男性在争夺配偶的时候,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其中房产就是最重的一枚砝码。男方至少出一套房子的首付,已经成为了中国婚姻的“潜规则”。有人戏言“丈母娘推高了房价”其实并不为过,全国房价上升中有一半的因素可以用性别失衡解释。
丈母娘们之所以对房产这么执着,背后也有着大量的社会因素。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中,大量农民市民化,原有的关系型社会的身份识别和声誉机制不再有效。商品房不仅可以将男方的收入、家庭财富等实力显性化,还有效增强了离婚成本,或给女方在离婚后的生活保障。
综合以上的各种因素,中国的中产阶层需要更多的投资渠道来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在中国城市化、大城市规模扩张进程不停止的前提下,中产阶层还会一直偏爱将房产作为财富配置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