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多网友来说,“组长施建明”这几个字或许再也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在广泛散布于网络上的帖子,还是微信各公众平台上动辄阅读转发超过10万的文章,都在将这个“大人物”推向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位置上。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施建明被以“中央巡视组组长”的身份,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中循环“进驻”。
简单搜索了一下,“施建明组长”早在2014年8月就出现了。2014年8月6日,施建明是“中央巡视组/纪检监察驻汉中的组长”,2014年9月开始被密集的“进驻”湖北省和山西省下各城市,10月又成了驻山东各城市的组长,11月是驻安徽各城市,12月是驻云南。今年4月成了驻江西的组长,5月成了驻广西、6月内蒙、7月新疆、8月河北……15个月后,再次回到广东成了梅州的组长。而且这份名单,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一个主任,职务、姓名、手机号码一直没变。

记者深入搜索相关内容得知这是闹剧一场,还找到了施建明2014年10月16日发布在博客的澄清申明,该申明称:本人施建明不是“中央巡视组组长”,更无任何官方色彩背景!从2014年8月6日起近百市造谣传谣,已对我生活与工作上造成了颠覆性困扰。同时微博认证帐号@明轩尚品-施建明 上传了来自央视新闻和凤凰新闻的辟谣报道截图。原来,这一切源自一则网络谣言,事件的始作俑者吴某早在去年因“散布谣言”被处以行政拘留,大量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也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曝光和辟谣。

按常理说,有大量媒体的辟谣和各地警方的介入,事情应该就结束了。但时至今日网上相关的谣言仍然没有减少的迹象,此次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远还没有就此结束,也对构建网络文明和完善网络法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由于施建明的两部手机号码被以“中央巡视组组长”的身份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虽然他的两个号现在已弃用,但直到现在他仍然会接到莫名电话打入座机,可想而知这对施建明来说,绝对是经历了一场灾难。记者从去年的钱江晚报和温州晚报报道得知,让施建明的生活彻底进入凌乱状态的事件,其实颇具戏剧性,施先生的一位初中同学出于玩笑目的,将一份带有施建明等人姓名和手机号的“中央巡视组成员名单”传到了“北京汉中老乡”的QQ群里,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这一场人生噩梦。
“开始那段时间我记忆最深刻,起初每天来电是两三百个,我还会偶尔接听和解释,晚上要查看所有记录,摘出老客户的来电和短信,在第二天回复,想或多或少挽回一点生意上的流失。因为做我们这行的电话很重要,客户打不通我电话而又着急产品上货,就会把订单改投别家。大概持续到一个半月,也就是谣言仅于汉中市,警方主动介入并得到有效制止时,我还是很乐观的,深信事情会很快过去。哪想到在警方刚宣布处理结果之后的四五天内,每天增加一个城市,从那之后,我手机和短信每天是数以千计呼入,昼夜分秒不停,只能决定换号码了。公司带来的直接损失就特别大,所有的包装、印刷、广告及赠品凡是有我两部手机号的全部作废。我太低估网络谣言的力量了,持续全国开花式所造成的井喷是始料未及的。”根据北京晨报记者去年底的报道。

一份始发布于QQ群内部的名单,缘何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呢?原来,这份所谓的名单经QQ群被传到贴吧后,在发布他‘进驻’当地的信息后面总加上一句 ‘各位亲们,谁的群多,请帮忙转发,查处腐败人人有责’,或者‘有冤的伸冤,无冤的转发,为别人做点好事’,甚至 ‘举报有奖,欢迎来电’的激情煽动下,不经证实便通过论坛、社群、微博、微信等渠道疯狂流传于网络,并不停的被网友变换版本篡改“进驻地”,众多网站和网络大V信以为真,在未证实的情况下再转发。施建明因此成为了谣言的漩涡中心点,受骚扰的对象。
施建明告诉记者说,一个生意人,可以经常搬家,可以四处漂泊,但手机号是永远不希望变动的,除非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或是准备跑路的人。号码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数字,但上面加载了十五年的一切沉淀,如被众多的客户所熟知,被众多相关的对公绑定。去年换号到现在,还有很多换绑没有解决,一部分原因是验证码短信堵塞,另一部分原因是需要到其他城市柜台当面操作。整个事件给公司业务造成重创,他自嘲的说道“对我个人来讲像是经历了一场火灾,我已跑出来,但火还在烧,我偶尔看看,偶尔也会吐槽,但现在已经淡然多了,只是这一年多头发掉了不少,也可能是年龄到了的原因”。

记者根据温州晚报的报道和企业查证得知,施先生是温州乐清人,今年36岁, 11岁那年,他就跟随父母来到陕西汉中生活。2000年起,施先生来到北京做生意。目前的真实身份是一名普通商人。经营着以皮草设计销售为主的香港明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以服装辅料设计生产为主的北京明轩尚品商贸有限公司。两公司涉及多个品牌经营。
“尽管被这场戏折磨的差点吃不消,也不知道哪天结束,但是戏终归是要结束的,生活还要继续,公司还要发展,北京明轩尚品和香港明轩国际就像自己的两个子,我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细心呵护成长壮大。同时也希望网友包括我自己都能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也感谢各地警方的协助”施先生说。

近两年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盛行,各类谣言有了滋生和传播的空间,国家相关部门打击网络造谣、网络虚假信息的力度越来越大,网友浏览网络资讯的过程中,应提高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做到不信谣传、不传播谣言,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才能不伤害他人。
以下引述9月12日《人民网》的观点“中央巡视组组长”接上万电话,反腐存量依然很大。相信不少人只把这条新闻当茶前饭后的娱乐谈资,不过一笑而过,但这背后反映出来的真问题,却有几点值得社会深思。
第一,不要轻易造谣、传谣、信谣。能有这么多人打电话过来,说明有很多人看过并且记住这个电话,足见网络上信息传播范围之广,甚至在造谣者已经被警方抓获以后,来电也没有中断过。这提醒广大网民,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不要因为“好玩”而随意在网上传播散布谣言,更不要不经求证就轻易就信谣、传谣,如此行为,不仅造谣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给当事人以及所有信谣、传谣者也都会带来损失或法律后果。这也再次证明,主管部门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治理是何等的必要和重要。
第二,中央巡视组工作深受百姓的肯定和信任。这么多人打电话,证明巡视组的工作成果显著,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等各项工作中深得百姓的信任。这是对巡视组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十八大以来拍苍蝇、打老虎以及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工作的肯定。
第三,民间冤情多反映问题的人太多,反腐败依然任重而道远。相信那些打电话给“中央巡视组组长”的人应该不是开玩笑打着玩,若没有想反应的问题,谁愿意浪费电话费、冒着一定的风险给巡视组领导打电话?。
因此,反腐也好,反四风也罢,必然要求巡视组不拘一格、改进创新巡视工作,取得更大成果;同时,要彻底拍完苍蝇、打完老虎、消除民害,也不能只依靠巡视组的巡视,还需要更有效的拓展更多监督、举报渠道,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畅通的举报途径。
总之,腐败存量依然很大,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工作任重道远。
警方提醒,对于中央巡视组巡查地区及联系号码等信息,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http://www.ccdi.gov.cn/)上都有公布,对于网帖中所公布的一些信息,网友不要轻易相信。
人民网 编辑 董晓伟
北京晨报记者 赵朋乐
钱江晚报记者 叶雄伟
温州晚报记者 王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