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地产人李方,放弃了原来的大生意,找了个冷门的小生意:帮人掏耳朵。这本来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本生意,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小生意,让他挖到了金矿。
帮人掏耳朵,正式的说法叫“采耳”。李方说:“我要让小小采耳变成一个有逼格的创业好项目。”
李方创办了东莞市耳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耳康实业”),他把“采耳”这个小生意提升了档次,做出了规模。李方最近有点忙,他要忙着与万科等地产商谈合作,他要让更多的采耳实体店开进社区——“耳康实业”即将在新三板挂牌,为此他要扩大线下规模。
进入采耳行业,完全是意外之举。2012年之前,李方还在地产行业里面打转,采耳仅仅是他的一项休闲爱好。那时候,李方所在的公司旁边有一家足疗店,他一有空就会去光顾。通过2012年后,李方开始有了自己创办采耳公司的想法,真正接触后发现市场上这一手艺良莠不齐,大部分的客户没有办法体验到真正的采耳服务。于是,李方决定创办采耳店。
从2012年的试水到2014年全面铺设实体店,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在东莞已经有20家体验店,在全国有40多家直营店。
“和沐足、按摩不同,采耳不仅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态度,来消费的也多是高端人士。”李方说,所有店面都是社区店,直接服务于周边居民,客户的回头率也非常高。他说,专业采耳能够享受到在非专业机构得不到的高质量服务,这是他坚持专注采耳的理由。
采耳能有什么高难度的技术?
“耳朵是社交的死角,容易被别人看到但自己难以关注到。”带着体验和观察,李方从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开展耳部健康知识传播、耳部中医疗养研究、耳部健康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人员就业安排、耳部疾病防治及治疗、耳部美容等耳健康整体市场开发及推广工作。公司还推出新式采耳工具,该产品新颖、美观、实用、好用,颠覆传统采耳工具制作简陋、粗糙、低级的形象。
为了实现采耳的标准化运作,把服务流程和质量标准化、流程化,改变以前的师傅交徒弟的方式。将有四十余年专业采耳经验的“蒋耳朵”——蒋玉良师傅聘为总培训师,到东莞传授技艺,把采耳的每一个动作、手法分解成一个个标准课件,对传统的几十项采耳工具进行优化和改良,融入现代元素同时又不失传统韵味。制定了国内唯一可以快速复制的标准采耳培训体系。
为了吸取民间采耳传统技艺的营养,李方专门远赴四川走访采耳的老师傅。四川的采耳手艺已经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方看来,手艺最正宗。李方还从四川请来了一批采耳老师傅。“东莞采耳行价是25元/次,手艺一般,服务也不是特别到位。我请的师傅,采耳定价是68元/次,虽然比公价贵,但回头率高达89%,这说明好手艺和群众接受度是成正比的。”李方说:“店里有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采耳一次是88元,客人点采率依旧高达40%。”
与传统健康服务类似,耳康实业起步始于直营店,在未来运营上,将借鉴移动互联网手段,对客户进行收集和精准定位。与此同时,为加盟商家提供品牌、技术、推广和商业模式的支持。
“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采耳作为健康类中的细分项目,市场空间依然可观。”据李方观察,按目前东莞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可开200家社区店。全国如果有100个城市能开社区店,总数达到20000家,当年的营业额就有数百亿的市场规模。一旦商业模式成熟,再加上资本运营,布局起来将非常快。
“现在计划把它开进社区,服务社区居民,将来还提供治疗中耳炎等病症的服务。”耳康实业首家社区门店将在今年12月份开业,目前也在和万科等大地产商进行合作,希望能进入到更多的社区当中。李方也因为布局社区成本较低而看好社区市场,“可以把铺面、街铺的运营费用反馈给消费者。”与此同时,李方认为,采耳技术在市面上比较少,通过体验、休闲,保健达到养生的目的,可以把休闲保健的文化带进社区;一次采耳过程大概在30-40分钟。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价值观的驱动下,有大量的服务行业人员特别是女孩子都想自己做老板,但苦于没有培训、管理、营销等经验,今天我们就是打造一个行业人员的创业平台,让女性经济独立从而人格独立,我们对创业者提供一整套从选址到开业到后期管理的全面支持,让他们轻松做老板!”李方如是说。“我们明年还将启动移动店铺计划,把创业风险降到更低。毕竟这些人创业的钱都来之不易!”
(文/刘晓芬、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