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第十七届高交会“互联网+”高峰论坛开讲

2015-11-18 10:28:32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近来备受关注。

中国网双拥中国11月18日讯(朱兵)“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近来备受关注。昨天在第十七届高交会“互联网+”协同制造与创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所长辛勇飞、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徐磊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徐工集团、腾讯开放平台、91金融、猪八戒网围绕“互联网+”协同制造与创业创新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互联网+”为未来产业和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并支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互联网+”产业的主体是实体经济,发展好制造业是“互联网”产业的基础。

怀进鹏称,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社会的希望,更是产业的未来。他强调,要通过中小企业的有效生成和不断壮大来形成新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支撑着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怀进鹏表示,工信部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宽带中国”战略的力度。据悉,工信部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制定了未来五年的行动计划,为更有效地推动“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来创造空间。同时,工信部将加速推进“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建设,助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孙飞认为,互联网推动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起到显著作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目前的消费互联网正在向工业互联网转变,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业革命时代。传统行业代表徐工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该集团智能制造发展部总监许建全透露,目前徐工集团已经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建造了能够智能生产、管理和运输的智能工厂。
“‘在互联网+’阶段,O2O是载体,市场是驱动力,实体经济企业才是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实体经济企业是“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但我国的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研发、设计、工程、营销方面都还处于落后状态,除了需要企业“自救”外,还需要政府培育高特新精的专业研究机构或企业来弥补。

在论坛的“创新创业”部分,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表示,目前“互联网+”的创业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大企业内部创业,由于大企业产业链齐全,技术成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独立创业,即从事制造业多年的业内人士,结合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

“我们平台最牛的一个创业团队,13个人将公司卖到了13个亿。”大企业内部创业的典型代表腾讯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介绍,目前腾讯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业平台,上面涉及5000万名创业者和400万个软件应用。“他们大部分是年轻人,是85后甚至是90后。”

但辛勇飞不建议“互联网+”创业者这么年轻就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互联网+’创业跟纯互联网创业不同,它需要有一定的制造业的工作经验,有专业门槛,太年轻未必做得了。”他建议,希望在“互联网+”领域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能够先在实体经济领域沉淀5年以上,了解整个行业的生态并找准痛点再“出手”。“30岁左右算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年纪。”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