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钢高中坚持以“人本管理”为基础,实行“精细化管理”,主张“学校管理无小事,时时处处皆教育”“大事做细,细事做精”,将管理活动重心逐渐下移,把学校管理服务落实到“师生中的每一位,过程中的每一环,校园中的每一角”。同时,学校还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责任管理,开发应用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行政办公软件,并建立学校信息化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力求所有人员都能做到每一项工作都精心,每一个步骤都精细,每一个环节都精致,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开启‘全员育人导师制’。”高二级部主任秦兆清告诉记者,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学校细微的关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动员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当中。“假设一个班有56名学生,9名任课老师,那么每名老师就要承包六七名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根据他们心理变化、学业情况及时进行谈心、交流,为学生指明方向,教给他们如何辨别真善美。”他说。
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学生自治”作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会自己来组织开学典礼、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放手给他们,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水平,学校提供机会。除了做好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原则性指导,能让学生组织的都放手让学生去做,节目编排、主持、海报设计、秩序维护都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组织力、协调力、领导力,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目标。”王培坤表示,学校还将艺术节的部分活动“承包”给学生社团和部分班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有了家的氛围,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就比较容易教育改进。”济钢高中政教处副主任王培坤表示,在教室里,有老师以及班主任的管束,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文明礼仪还是行为规范方面,自身约束力都会比较好一些,但回到宿舍,学生往往会有所松懈,因此,住宿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是学生最原生态的表现。“8个人待在一个宿舍里,好习惯会被放大,同样坏习惯也会被放大。”王培坤认为,学校要做的就是将宿舍作为载体,在生活上以及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上进行有效的延伸,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品德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人文的管理和规范制度。为了让学生们更好接受行为规范教育,济钢高中充分发挥“学长导学制”的优势,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让高年级学生为新生进行文明礼仪宣讲或共同策划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并走进班级、宿舍,帮助高一新生整理床铺、分发物品。“刚进入学校的新生有时候不理解学校的一些要求,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往往更能理解他们的心态和困惑,而且都是同龄人,我们的一些建议和经验更容易令师弟师妹们接受。”学校一名高二的学生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济钢高中还通过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要自己设计宿舍的名字、格言,还有板报和文化墙,来展示宿舍文化特色,让宿舍变成一个文化场。”王培坤表示,学校还在宿舍走廊的墙上为学生制作了很多励志的格言警句以及有关高等学府的介绍,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校内外行为规范的建设,还可以借此来渲染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无形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自我升华。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校长吕如浩表示,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的录取通知书,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