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国2000多家P2P网贷平台整体成交量达1152亿元,实现首次单月破千亿,历史累积成交量达9787亿元,万亿关口近在咫尺。P2P迈入万亿规模,发出互联网金融强音,本质是市场对人人贷、融益汇等普惠金融产品的认可。
市场冰火两境,融益汇一语成谶
如此火爆的市场必然存在泡沫。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成熟度越来越高,行业旗帜由蓝转红,另一方面,巨大数字冰山背后的隐患并无实质性消除,安全性差、缺乏监管、鱼龙混珠、坏账频发等现象依旧如鲠在喉。融益汇上线伊始,面对大幅上升的交易量和飞速增加的客户人数,就对两极分化的市场隐情给予警惕。
《融益汇领跑理性投资》一文里,融益汇风控专家直言不讳:“网贷平均10%左右的年化利率才属正常,如融益汇,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12%,那些利率特别高的,比如超过20%,这些平台风险巨大,不建议接触。”如今,就在P2P市场高走高起时,网贷之家统计显示,约1/3的网贷平台出现规模性问题,跑路或提现困难者多达677家。
信数据不信关系,风控高于一切
冰冷的数据让投资者和网贷平台不得不从火热的市场表象中抽离,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利润和风险的关系上。如《P2P网贷的利息应该是多少》指出:“平台利率与平台管理水平和管理思路相关,诸如融益汇一类的平台,既重视投资,又紧抓风控,才能实现与投资人共赢。”可见,风险可控的前提是利润合理,一语成谶的背后是风险控制的长期执行。
同许多平台一样,融益汇将风控放在首位的策略一度饱受质疑。创始人都英麒曾在做客北京交通广播频道时坦言:“我们是史上最轴的团队,轴在项目初审不讲情面,轴在项目核实、多轮再审中如有任何一个环节暴露任何一点瑕疵我们都不予通过,甚至有合作伙伴发出是不是非把老婆孩子都押在融益汇锁起来你们才认为安全的愤慨。”然而,正是这种工科男式信数据不信关系的优良传统,把风控的核心位置保留了下来。
坚守细分市场,精细化成沙里金
抛去风控,融益汇在对象筛选环节也做到“宁可错失一千,绝不误入一个”。此中原因,一方面有赖于融益汇以普惠金融联席会和国家金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指导单位,“国家队”级别的人事架构不允许平台运营存在擦边伎俩和灰色地带,另一方面,信数据不信关系的风控习惯与融益汇的精细化战略大有关系。
网贷平台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但是不是所有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都能成为融益汇的合作对象?这就是市场细化问题。融益汇推出的“就业贷”将客户限定在正接受培训并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群体,“接受培训”反映客户的特征,“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则定位潜在白领。类似的还有“商业贷”,宁愿走错失“大单子”的多级筛选路线,也要选出经营良好、信誉优等的企业,目的就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用户可供未来垂直发展。
野蛮疯长之后需要消化和沉淀,跑路潮仅仅是P2P行业告别圈地运动的第一块试金石。作为P2P平台进入平稳期后不错的运营选择,精细化战略保证了风控的核心位置,也正是风控的严格执行,使融益汇得以在去泡沫化中保存壮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