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远古时代,瑶山平王和高王作战。平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可迎娶公主。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五色龙犬竟取得了高王头颅。平王信守诺言,将心爱的公主许配龙犬,并封它为盘王。然而新婚之夜,龙犬竟变成一位英俊的男子。公主和盘王远离朝堂纷争,选择了隐居山林。盘王将带来的珠宝财物,恩泽遍及当地所有人,并教会他们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共同对抗天灾和疾病。公主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后来,为纪念盘王,在他们之中形成了一个节日叫“盘王节”,每逢这天,瑶民们汇聚一起,载歌载舞,以淳朴的山歌讲述浓浓的情义。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自古生活在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始生态山区。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大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文化以及独特的瑶家民俗。
瑶族女子擅长织染、刺绣,手艺十分精湛,身上的服饰都亲手缝制,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朋友热情好客,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据说有这样一种风俗: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如果老把袋子放在身边,主人会认为你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就会落空。但是现在不管去到哪里的瑶家,不依这个习俗,主人家都会十分热情地留客人在家里吃饭,客人即使想走也都盛情难却。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和山珍野味,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瑶家人都喜欢喝酒,玉米、大米、红薯等都能酿出浓郁的酒香。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用糯米和山间清泉水酿制,饮用时用瓜瓢舀出,香醇可口。
瑶家人常在米粥米饭里加玉米、红薯等,粽粑、竹筒饭也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为了方便储存,他们习惯把蔬菜制成干菜或腌菜,就像做腊肉一样。配上盐和辣椒,风味独特久远。他们很会利用山区的特色优势,蔗糖、红薯糖、蜂糖等也都是自家打磨制作,口味纯正甘甜。
在广西乐业的瑶寨,几乎每个村寨的周围都有几棵古老的大榕树,树龄至少百年以上。树干粗壮,枝叶繁盛,远处望去郁郁葱葱,亭亭如盖,当地称之为“龙树”。每年冬末春初或春夏之交,村民都要择吉日来树下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此,村口的大榕树在瑶寨人眼里极为神圣,是全寨的守护神。曾经条件艰苦恶劣的时代,即使枝桠断裂,他们也从不曾拿这树木当作柴烧。瑶寨人既有虔诚的敬意,也有爱林护林的情意。这不仅是源于古代原始自然宗教的信仰,也是保护森林传统的开端。
如今,瑶寨的一片片榕树长成的“风水林”像仙家结界一般,保村前寨后一片翠绿,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水祥瑞之地。(内容来源:文治交享越(上海)数字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