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孙强民:工笔釉画十年一剑

2015-10-26 15:27:35来源:

  认识孙强民纯属偶然。一年前我去景德镇著名的古窑遗址湖田村,转过一条巷陌,倏见一家陋旧民房敞开的堂屋里陈放着许多精美的古装人物颜色釉瓷板画,有的还是没画完的半成品:清一色的唐宋浑厚博雅、雍容秀丽的绘画风格。题材多是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瓷板画面皆以高温颜色釉为装饰,釉色既华丽丰美,又沉郁厚朴。深色线为轮廓,凸显中国传统人物工笔画铁线描、兰叶描的深厚功力。尤其是几幅取材自永乐宫壁画的古代人物瓷板,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度之颜、儒贤的隐逸之节、神女的天姿之态、武士的骁勇之威,各各恰到好处,见之顿感一种眼的冲击,心的体悟,一种使人说不清道不明却愈看愈有味的审美愉悦。

  当下思忖,何方高人,竟在这“一瓢颜回陋巷”里画出如许独标高格之作呢?经打听方知,作者竟然是大学毕业才几年的年轻英俊的学子孙强民。交谈中得知,性格沉静的孙强民1985年11月生于湖南邵阳市,虽无家境绘画渊源,却从小无来由地酷爱画画,学会握笔便开始临摹,最喜欢临摹挂历上的古代人物。2006年夏天,如愿考入湖北科技学院艺术系,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和色彩造型,辅以练习书法。大学期间,他的工笔人物老师、也是画家的韦桂来教授见他对古代人物的临摹很准,便因材施教,进一步传授他线条造型基本功,鼓励他把自己最喜欢的国画古装人物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这期间,临摹明末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便成了老师安排他每天必修的作业,严格的训练使他练就了中国画线描造型坚实的基本功。

\

  不过,作为小说插图的“水浒叶子”练久了便觉得单调,加上画幅太小画得不过瘾,他便常去书店寻找更能精进画技的画册范本,终于有一次让他眼前一亮!那是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的大开本《永乐宫壁画线描临摹范本》,这使得已然喜欢画多人物大场景的他大喜过望,如获至宝!买来后每天细加研摹,有时居然打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一直画到现在,这本画册从未离开身边。

  长期坚持刻苦练习,到大学毕业时,孙强民在学校已经很有名气了。在韦桂来教授的建议下,他独自义无反顾地来到江西景德镇。

  像来自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许多毕业生一样,他开始了“景漂”生涯。刚到瓷都,他在一家陶瓷作坊找到了手绘青花人物花鸟小品的计件工作。因为人地不熟,本来就性格沉静的他不大说话,只埋头干活。由于基础扎实,经过不长时间熟悉了解了工艺后,他不但画得好,而且速度快,第一个月就让他尝到了大学期间苦练基本功带给他的实际好处——拿到了不菲的计件工资。由于后来越画越快,以至于整个作坊每月生产的坯料都不够他一个人画,所以他还有富余时间到处走走看看。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权衡,他决定在景德镇这个陶瓷艺术的海洋里,在各种艺术人才“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发挥自己的工笔古装人物绘画特长,要做一个工笔釉画的探路者,去追寻和践行自己大学里的梦想。

  5年过去了,孙强民一直是租旧房,居陋巷,简单生活,心无旁骛,人不堪其忧,他则不改其乐。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工笔釉画的创作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五年的工笔釉画创作实践,孙强民深切感到,历史悠久的景德镇高温颜色釉,既像一个晶莹华贵的美人,又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让人既想征服它,驾驭它,又对它的不驯服、不合作“脾气”束手无策,尽管不少人为它费尽心力却失败再失败,最终只有放弃,但依然有人被它的无穷魅力所吸引。近几年的景德镇,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或外来画家不仅将各种高温颜色釉应用于陶瓷装饰,并且尝试直接用颜色釉料作画,还有人提出了把“釉画”当作一种绘画新语汇、新画种来专门研究的概念。多数人巧妙地运用颜色釉的窑变原理,使作品展现出中国画不同物象的独特写意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别具韵味。更有人在苦心孤诣探索颜色釉表现手段的无限可能性。笔者曾接触过一位外地来景的美术教授,他用颜色釉作画,已经使作品烧成后逼真到可以与艺术摄影不差毫厘的奇效,这种突破无疑具有颠覆性,其意义在于,从技术上说,有人已经可以做到用颜色釉超级写实手段画瓷板像了,以后谁还去学釉上瓷板画呢?

\

  孙强民的工笔釉画,则是把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与高温颜色釉画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工笔釉画艺术效果。他将纸上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和笔墨表现技巧的可控性与颜色釉窑变的不可控性相结合,创作出的效果可以说既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创新,又是陶瓷颜色釉工艺的升华,因而可以说,他的创作在以上两个方面都是一种突破。同时也是他个人陶瓷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华彩乐章。因而当人们看到他的一件件工笔釉画作品,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震惊,继而让人欣赏到他作品所体现的深厚扎实绘画功力(那是他历经多年刻苦训练的结果),并且真切地体味到作品中充盈的创作理念、个人风格以及蕴含的精神文化张力。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