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前什微信讲座-牛津剑桥主席讲座文字摘录

2015-10-19 11:35:09来源:

\

    前什官网: http://www.qianshiedu.com
    前什微信公众号: qianshiedu

\

    Mark Fong
    牛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

    拿到过的offer:
    Oxford, Cambridge, Imperial College Oxford K. C. Wong Scholarship

    本硕博毕业学校/年级/专业:
    清华大学工程学科 2002-2008

    实习经历:
    2010级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2010级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
    2010级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

    举办过全英学联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
    举办过全英学子春节联欢晚会
    组织编写《牛人牛语——中国学者牛津讲演录》
    Chinese Minds Revealed in Oxford

    工作经历:
    Research Fellow& Lecturer, Centre of New Energy Systems, University of Pretoria, SouthAfrica

    其它经历:
    OneYoung World London Submit, February 8-10, 2010.(和其他9名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参加环球青年领袖大会,与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概1500多名青年学生讨论全球热点话题)

    Q.英国留学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大家好,其实英国留学的特点,我刚才讲的时候其实已经讲到了,现在再补充几点吧,就是整体上来说,首先,氛围上特别活跃、积极。就像刚才讲的社团,牛津大学有三百多个学生社团,刚才也提到了,比如说有品酒爱好者的社团。

    第二个呢,就是说整个学校,整个英国,在制度上非常的规范,做事情都有“规则”,无论是在社团里面,还是去外面做事情,有很多时候他们会说我们看一看这个“规则”上怎么说,我们去翻翻“规则”上第几条第几条怎么样,他们对“规则”特别的尊重,所以呢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很简单,因为什么事情都是按规则来做的。

    那么还有刚才也讲到了,在牛津、剑桥有单独辅导制,在做研究生阶段,跟导师有“regular meeting”,这样一种不断地跟导师聊天,通过这样一种挑战,老师又鼓励学生,形成的一种交流,使得学生在整体上来说很有自信,因为是在一种很平等的氛围中跟导师在不断的讨论、辩论,有的时候甚至可能学生的观点更强烈,学生也会意识到,这个时候老师也是鼓励学生,明确的给你指出来“你这样是对的”,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自信,是一种深层次的自信,敢于挑战导师,挑战权威。

    你在这样一个学校里面,周围(环境)很多样化,有来自一百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学生。我们都说牛津就是一个联合国,你能见到比如来自尼泊尔的同学,你可能都意想不到你会碰到什么的人。而这些人又都有一些独到的经历,都非常的厉害,比如说现在创业潮很厉害,你如果在里面想创业、想要做什么事情,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一群很厉害的人支撑你,可以跟你互补。

    我要再次强调的,就是“平等”的一个文化。比如说你在学校里见到校长啊,见到你的导师,在英国你都可以直接称呼他的名字,不称呼什么教授什么校长。另外一个在开会的时候,前面从来不预留位置,这个位置经常是随便坐的,还有一个就是你提问的时候,用不着非得站起来提问,更多的情况下是你坐在那里提问。这样一种平等的氛围,其实也是鼓励学生“敢想敢试敢做”,我觉得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非常有帮助。在学术上,使得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一种等级(观念)很少出现。

    Q.怎么样在国外交到更多有价值、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觉得简单的来说,要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真正的通过做事情去交朋友,我们经常说,最好不要做旁观者,做旁观者非常简单,如果有机会做参与者、影响者,做事情的促进者。
一定要通过真正的做事情才知道怎么样,通过做事情才能知道你周围的朋友做事情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他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你们之间有什么互补,有多少共同语言。所以我是希望,如果大家有机会多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要浅尝辄止,做一个旁观者。

    Q.进了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个人是比较内向的,看到他们和学生会主席玩的好的在一块就能混得很好,尽管我个人干的活好,可都没有机会表现,我又不喜欢恭维学长,怎么办?

    对于第三个问题,内向是没有关系的,其实我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那么这一点,我之前在英国上过一门课,他讲在工作中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就是“可见度”。你的工作本身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怎么样让大家认可你的工作,怎么样让别人知道你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这点非常重要。我觉得可以通过和同事、同学经常沟通,包括你去请教一些想法,跟他们问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还有包括你通过合适的方式把你的工作展示出来,比如说你做的一个系统,怎么样去展示。所以这种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现在包括就是各个领域,其实包括创业的时候,你的产品的展示度,你的产品第一眼给顾客各方面的感觉,其实非常重要,这就和你的工作一样,我觉得跟恭维完全是两码事情。就是你干得好,就通过沟通把这个展现出来,我认为跟恭维没有半点关系。另外一个,事情是不是干的好,不是自己去定义的,这个时候也要去沟通,就是你做那个事情,你可能自己感觉很好,但是呢,你可以跟周围同学沟通一下,这里面还有没有不足,以后进一步的改进等等。

    Q.国外社团经验收获会比国内真的多么?为什么?

    因为我在国内读书的时候也参与过一些社团,所以我还是有一定自己的体会。个人的收获在国外的社团收获更多一些。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国外的社团自主性非常强,就是你按照学校的规定注册成为一个社团之后,这个社团是基本上全是由你自己来运营,自己来管理,自己来搞活动,以及自己来制定各种各样的内部规则,所以从这点上来讲,这对你自己的锻炼非常高。就比如说,你要是做主席,你自己决定的能力就要非常强,你也必须要去做决定,然后更多的时候需要依照制度、按照章程去办事情,因为很多人在盯着你。

    还有一个就是,内部可能常常对一些不同的问题,有一些分歧,有不同的看法,你怎样通过对组织内部去解决掉,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而且大家都服气,这一点非常重要。国内的社团上面有学校、党委、老师、院系,如果出现问题,老师可以调停、帮忙,有人罩着你,但是在国外这些都是没有的,国外就是一个真正自主的社团。当然国内和国外有一点相似,就是你办事情的能力是不是很强,比如说组织一个舞会、晚会、体育活动比赛啊等等。

    这些还是要回到刚才讲的,一定要亲身的参与进去,如果只是观察,作为旁观者很多问题你会觉得很简单,但实际上你亲身参与进去就会发现不是。所以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多参与,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你可以发现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可以从别人身上补足哪些,学习哪些,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都可以挖掘出来,但是前提是付出时间,付出行动。

    Q.想请问下申请剑桥、牛津等外国顶尖学校的硕士或者博士对学习绩点和能力具体要求?是要参加很多活动,担任主席,当各种志愿者吗?或者还有其他的什么要求?

    简单地说,申请硕士和博士,具体的要求查一查网站,非常清楚。就是不一定要参加很多活动,有些老师看重,有些老师不看重,不是必然的一种要求。总的说来,申请博士更看重学术能力,申请硕士,根据不同的专业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建议上一下官方网站,看看以前的论坛,针对具体的专业讨论,比较有针对性。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这样一个机会交流,也祝大家在申请的过程中心想事成。

\

    Florence 北京牛津剑桥俱乐部主席

    自高中起在英国学习生活10年、
    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双硕士荣誉毕业生、
    华威大学商学院学士荣誉毕业生

    考试情况:
    英国高中A-LEVEL 成绩AAA;
    雅思7.5

    志愿活动:
    北京牛津和剑桥俱乐部主席、
    剑桥大学房地产金融亚洲校友会Conference Director兼北京区负责人、
    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青委会副秘书长、
    英国苏晨慈善基金会COO(2009年)、
    华威大学CSSA副主席(2008年)等

    实习经历:
    高盛(伦敦)、瑞士信贷(伦敦)等

    研究经历:
    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教授研究助理

    其他经历:
    剑桥大学Murray Edwards学院女子赛艇队队员、
    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第二届(香港半岛酒店)以及第三届(上海索菲特海仑酒店)剑桥大学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峰会

    正能量心语: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Q.作为学生会主席,社交会占用到你精力的百分之多少?

    针对第一个问题,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在华威大学的时候,是CSSA的副主席,那个时候会占到精力比较多的部分,因为那个时候我是大二,并没有太多的压力。比较多的时间是和自己的committee members,大家一起讨论问题,讨论活动怎么去做,社交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更多的是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比如春节联欢晚会,基本上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被占用了。比如上课之后,需要过来彩排、找演员、找导演、找场地、试音响等等都是我们在课余时间完成的,作业只能等到深夜回宿舍之后很快写完,这样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所以那时会占用到我在英国所有时间的40-50%,相当于一半是用来上课和学习,另外一半是社交,但是社交已经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而如果你是真的喜欢一个事情的话,这些就不再是负担,更多的是一种乐趣。同时,我现在作为北京牛津剑桥俱乐部的主席,也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至少周末这个时间的free time基本全部用在了俱乐部的事情上。
    九月份的时候,我们就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跟名人的一些private dinner,然后我们还受邀去参加了一个很英伦式的马球俱乐部的活动,有很多英国的赞助商过来。英国和中国两个队,一起打马球比赛,女士盛装出席,佩戴类似凯特王妃戴的那种帽子,绅士则是穿西服打领带,然后有的还拄拐杖戴帽子。比赛当天还有制作帽子的环节。但是很好的一点,作为校友会主席,你有机会去接触到一些你平时接触不到的事情。另外,打个比方,我在帝国理工校友会做volunteer,比如说学校的校长九月十二号有个reception,当时就找到了我,安排volunteers当晚去协调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会对你的以后会带来很多帮助。比如有些人会想通过你去了解帝国理工的一些生活,你就可以直接介绍给校方,然后校长、学长有一些活动也会邀请你,所以还是蛮好的。

    Q.怎样使自己融入Native speaker中去?

    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就到了英国,那个时候只有16岁,只身前往英国,其实还是蛮可怕的事情。我们讲一下大学,比如大一入学的时候,当时主要找的还是一些中国面孔,到了那边,会有一些大二和大三的volunteer,他们会告诉你怎么生活啊,教你怎么样去settle down,这样大概过了几个月之后,当你熟悉了这个学校的环境和你的专业,你大概熟悉了每天早上什么时间要去上课,什么时间是你的free time的时候,我认为你就可以慢慢地去规划你的plan,想想自己未来几年在这个学校的生活。我觉得首先是要想好,你想要得到什么?是一个degree而已嘛?还是一个不同的life的experience,还是你想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当你想明白了之后,融入native speaker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可以从老师入手,比如说,你可以问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当时尽管是lecture,人数比较多,三五百人,class一般是20个人左右,老师也会很耐心的解答。并且你们班会有一个personal tutor,能够全方位帮助你settle down,给你一些建议,建议说自己去想一想,来怎么样去take forward?而像牛津剑桥则有一对一的tutorial,或者是supervision。

    与同学之间,是一个更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英国的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team working,有很多的东西要做project,比如说我是商学院,有一个叫做elevated pitch,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VC,你要为了去拿founding去拿资金的话,要去给对方路演,去给投资人pitch 你的idea。当时我们教授就是模仿了这一套模式,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课。比如说五个人一个小组,这五个人都是分好的了,我当时是management有两个人,accounting finance是两个人,还有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一个人,那么我们五个人组成团队,你首先看自己contribution可以是什么,你想做的是什么,你擅长的什么,然后分工,之后每个人把自己分工的部分做好。可能每周或者是每两周大家再聚一下然后讨论一下这个项目。

    英国的学制一般是一年有三个学期,一个季度是十周,在结束的时候会让你做一个presentation,写一个二三十页的报告,这些东西都是需要team working,一般会需要一个leader出来,此时大家会去投票,看谁比较有经验,谁去做leader,这个人就需要做一个统筹,确保能够交的时间是有meet到最后老师的dead line。这样的学习环境,其实也就不难融入。

    融入Native speaker也可以从学习开始,因为大家一旦是对你的项目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变成朋友了,做朋友之后就可以互相学习,比如说是英国人或者德国人、瑞士人啊然后甚至非洲人、印度人。然后你可以主动去聊一聊他们是怎么生活,一起去逛逛city center,大家周末一起约着出去玩,像这种都是很好的机会。我不建议大家到了那边之后,跟中国人扎堆儿。如果一开始很容易理解,大家不熟,中国人之间很容易做朋友,但是当你有了三五个这种中国的好朋友以后,我建议大家能够跟外国人多去聊一聊,尤其在一个宿舍,一个class里面是非常容易的。

    Q.请问如何做到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兼顾学习呢?

    我觉得学习需要注意时间节点,当学期进行到一半时,会有人告诉你,可能是两三个月之后,你要交一篇论文,或者考试,你根据这个时间做一个plan。
    像我们商学院八个学科,每个学科都要考试或者是一半考试一半论文,你要去衡量,比如一个论文可能需要2到3周的准备时间,那么你就要准备好,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礼拜要花多长时间去学习,做一个学习计划。
    考试也是一样的,你学好这门课要准备多少个小时,然后比如说算出来一周必须花多长时间在这个科目上。那么除此以外的话,你其他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做社会活动。尤其是英国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九点到五点都有课,中间其实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做社团活动。我觉得个时间因人而异,理性分配,把你的重心想一想,你是放在学习上还是放在玩上还是放在社交活动上,自己有一个想法,自然就会有一个答案。

    Q.帝国大一新生,想问一下帝国理工学习有哪些成功指南

    帝国理工我觉得是一个比较technical,很看重数学背景的一个学校,个人认为他跟美国的MIT有相似之处,学制非常严格。我当时因为在华威比较适应于很flexible的来manage自己的时间。到了之后变成了每周要交功课,实际上是很中国的一个学制。一开始,早上9点到12点是一堂课,三个小时,下午1点到4点有一堂课,然后有的时候4点到7点还有一节课,这样一天可能就是九个小时的课程,我觉得压力会比较大。

    一开始你的course肯定有一个course director,这个人既是一个教授,也是负责这个course最终决定你能不能通过的人。另外一个就是admin,一般是个女生,来管理你。我觉得有问题可以去问问这个admin,有没有什么tips,跟她多交流一下。
    你需要了解了帝国理工是如何运作的,比如我们那个时候,所有的科室有录像,那这就意味着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一年制的master,需要同时找工作,同时找实习。找工作通常是九月,九月份有一个pre-session,比如说我当时从商科的转到了finance,那时刚巧是十月份,所有的就是大投行啊,还有一些像是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啊,四大啊的招聘通道基本上那个时候就要关了。

    所以大家如果打算留在英国实习,并且想留下来工作的话,建议大家提早去申请,这个跟提早申请学校是一样的道理,时间越早的几率越大。

    上课时间你如果有任何事,比如面试你都可以随便去,但是后面的话你就要去看课程录像。在帝国理工的时候必须每堂课都参加,绝对不能翘课,因为帝国的课制是非常严格的,你如果翘课的话,或者每周要交的东西没有按时交,很可能就会在你的学分里面扣掉,或者是直接给你记录在你最后的final的成绩里。因为我记得当时20%左右是你的日常成绩,你需要交的十份作业overall的成绩,会占到你这个科目总成绩20%左右,所以平时要注重去学习,去跟进度。跟完学习进度之后,就是需要看看大概什么时候要去报这些投行或者是四大。我建议基本上白天学习,晚上的时候多参加些career fair,因为帝国理工会有很多的career fair。但是career fair会占据你很多的时间,可能从晚上7点到9点,甚至10点,你要跟这些大投行的人去交流。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拿到一个好的degree就不用这么辛苦,把课时都完成,并且好好注重什么时候交什么作业就可以了。帝国理工是比较technical的,你只要好好地去做是可以考出一个很好的分数的。所有的试题都看起来都很吓人,但是只要你能够练习很多遍,基本上考试的分数不会太差,但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当然overall70分(就是拿到First或Distinction)以上我觉得非常难,如果拿70分以上,基本上90%的时间都要在学习。

    但是如果你的成功,是又能够pass,或者说是拿到比较好的分数,考个2:1,又能够在当地的大投行实习并且找到工作是成功的话,那么建议你多在晚上去跟这些大投行的人或者career service聊一聊,然后争取在这一年你能够有一个还不错的分数,并且在12月份拿到大投行的offer,在伦敦实习。

    Q.想知道剑桥MSc real estate finance 对英本的录取要求

    首先,MSc是针对普通的大学,比如帝国理工比如华威。而剑桥跟牛津比较相似,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是Master of Philosophy in Real Estate Finance,比MSc高半个等级,偏学术方向,这是一个学术硕士,是为读博士的第一年做准备。对英国本科的要求就是,First,如果没有First就来不了。还有注意说明的是,这个专业的基本上从我们那届开始就只招收英国本科的学生,这个专业我觉得是没有那么的累,通常来讲这个专业更偏实际,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没有那么多的数学部分。所以你本科拿到First到了那边之后,就可以跟industry professionals(业内专业人士)有很好的接触,因为那边有mentor program。

    Q.做主席需要的能力比一般人最主要强在哪些方面?怎么培养?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做主席并不一定是在能力上比其他人高出一筹,我觉得更多的是你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在社团这个东西上。我觉得是需要充分的热忱,和时间commitment才能做好一件事,所以当你对这件事情有热忱,比较喜欢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比较专注,自然而然做的比别人好。

    那么,也就是说,他能够锻炼你什么呢?我认为是几点,第一点,对于你的协调能力是一个提高,communication skill,这个skill基本上在英国大的投行、四大面试的时候,是一个必备的问题,比如说:“could you describe your communication skill ?”如果你有社团经历的话,比如说是在一些大型活动上,我能跟members协调不同的意见表述我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一个很好地example。

    除了communication的能力之外,第二个是leadership skill,做主席有些时候你要be able to make decision,尤其是比较困难的决定。比如社团的大型活动,你要不要做,你要做的话怎么做?有些时候很可能遇到突发状况,你就要去find plan B,有些时候是很焦头烂额的事情,或者说你早就想好plan B,然后锻炼你这部分的能力。你要在关键的时间点告诉大家你要这么做,并且能够让大家信任你的这样一个能力。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社交能力,认识人并且能够用人所长,比如说你的members可能是十个人、二十个人,你怎么样去给他们分配工作?你怎么样去对待一些你可能不熟的人,你怎么判断?如果你是主席,你就要去选择你的团队,比如说你选择VP(副主席)的时候,选择treasurer(财务负责人)的时候,选择secretary(秘书)的时候,你要去看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你要听他讲自己的经历,看这个人的履历,再来判断他是不是真的有这方面的能力,做出决定,用人所长,把你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平衡好。

    至于怎么培养,我觉得就是自己慢慢锻炼,从一件事情开始去学,一开始可能需要一个人带你。比如说我来OCCB(牛津剑桥俱乐部),我一开始就是参加了几个活动,觉得这几个活动非常好啊,从而认识了当时的主席,后来我就去选举,做了财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别人是怎么做的,有经验之后,第二年选举当主席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所以就是通过组织一个一个的活动,然后在每一个活动当中去学习,去吸取经验,遇到问题去问前辈,然后思考是否正确,能否运用到自己目前的特定情况上,当你有了这些判断之后,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培养。因为你是主席,所以你要把控大的方向,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能让别人对你有信心。
所以我觉得自信心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作为主席你要去做演讲,我也会紧张,我可能提前几天就在写稿子,然后练习很多遍,你第一次的时候演讲很紧张,第十次的时候就不太会紧张了。

    Q.能否分享一下你对自己专业的感受?

    我自己的专业,当时在华威学的是管理,这是一个我觉得比较水的专业。当时读这个专业是听从家里的意见,所以说你要做自己的主人,家里的意见是一方面,你自己的意见也很重要。
    我大一的时候就觉得管理的理论性特别强,等到大二的时候基本上明确我的方向是金融,那么就开始有目的性的选一些专业课程。我当时问教授,假设我硕士要读金融专业,我现在应该报什么课程,从而在申请的时候,我的目标学校可以认可我有这个能力,他就建议我去学经济计量学。

    我在帝国理工的时候学了金融,你要想将来是做PE,还是去做trader,或者做IBD,会细分到几点。然后在帝国理工的课程设置上,第一个学期基本上都会涵盖,第二个学期你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我当时选择了数学方面比较多的。

    然后好好上课,并且在实习的时候真正的去体会。帝国理工的PE和VC课程非常好,是因为老师非常好,他认识很多的从业人士,比如高盛的人,来讲一个case,这个case很可能就是他们之前做过的deal。所以你当学生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等你去实习的时候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你在课堂上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一点非常好。
    后来我在剑桥的时候,学的是environment policy,包括economics和law,环境经济学可能很多是就是经济计量学会比较轻松,那么我一个比较吃力的地方就是law,比如要去学臭氧层公约,就是联合国和各个国家之间怎么样去博弈的。当时这门课程没有PPT,老师拿着书和笔记讲,你带着电脑听写,要完全记下来,我是很崩溃,基本上就是录音听课,请教英国的同学,然后借用笔记使劲读。不断地读书,读懂之后写论文,专业性非常强,但也很锻炼人。

    如果是real estate finance的话,会讲一些房地产金融市场是怎么样的,大致两种,细分四种,一种是公开市场债或者股权,一种是一级市场(债或者股权),我个人觉得re04比较有意思。
    学习完之后就是准备考试,去找一个学习的小组,在一个24小时的图书馆学习。在剑桥这么小的town,31个学院,除了一个university library,还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图书馆,找个图书馆,通宵达旦的学习,三五个人一起复习一起吃饭,准备考试,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我基本上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感谢主办方能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谢谢。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