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2015-10-16 13:17:10来源:

 10月15日,当纱布揭下的刹那,22名藏区患者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光明时刻。正是这份对光明的渴望和坚持,激励着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这一刻,属于他们的新黎明,来了!连日来所有的辛劳和等待都迎来了回报。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重见光明的藏胞满脸喜悦地走出医院)

  13日,当T176次列车缓缓进站,迎接47位藏民的人们已在站台上等候多时。不久前,格林小镇光明基金会和北京美尔目医院组织的医疗队曾赴藏筛查出22名需手术的眼疾患者,此次特地把他们接到北京美尔目医院接受免费的手术治疗。

  月台前久候的人们为藏胞送去拥抱,热情的藏民也献上哈达表示感谢。随行的藏语翻译告诉身旁一路陪伴的医护人员:“藏民们害怕北京天冷,特地加厚了衣服,没想到北京的秋天竟是如此温暖。也让他们对参加这次光明之旅更有信心。”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藏民跟随接站队伍走出车站)

  当天下午,藏胞从旅途的劳累中休息过来,医护人员便立即为他们分组,并进行了检查以迎接次日的手术。藏民们并未表现出拘谨,配合医院的术前检查之余,不时对来往的人们报以微笑。面对这些热衷交流的藏民,小编也趁机收集了不少故事呢。

  “我管爷爷叫爸爸!”

  这是7岁的党增多杰对待爷爷特殊的情感。这位被小多杰叫“爸爸”的藏民讲,他其实是多杰的爷爷,因为孙子从1岁起便跟着他一起生活,爷孙俩感情很深。

  多杰的右眼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长期仅依靠正常的左眼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爸爸”说:“多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眼病还是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比较内向。其实多杰很早以前就想来北京,他最想去的是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在来时的车上就不停地念叨着。”

  门诊孟护士长说:“多杰特别懂事,会汉语的他这次还主动当起了翻译,提醒大家注意排队、帮我们组织抽血呢。”手术过程中,多杰的“爸爸”一直转动着手腕的佛珠,默默为他祈祷。为防止多杰术后去抓盖在眼上的纱布,“爸爸”一直握着他的小手。“父子”俩亲密交流,等待光明时刻的喜悦。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手术结束后,多杰“爸爸”兴奋地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揭下纱布后,小多杰显得格外兴奋。他说自己去天安门看毛主席像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携手光明走下去!

  年均80岁的卡科和才让相爱60多年,这也是这批藏胞患者中、唯一的一对夫妇。大约4年前,他们相继患上了白内障。这几年,夫妻间相互照顾,彼此仍关爱有加;可惜因双方的眼病,难免遇到许多生活的坎坷。村里牧民自发地轮流为他们做饭,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让才夫妇从相机里看到属于他们的珍贵时刻)

  “我能看清了!终于可以自己干一些活儿了。”老奶奶在纱布揭下来的那一刻难掩喜悦地说道。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卡科在眼睛看清后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医好了眼睛,她同老伴将携手、一起光明走下去!

  老男人的眼泪

  独目老人松太加是这批患者中病情最为严重的,给他做白内障手术首先要医好泪囊炎。陪同老人来京的儿子一度认为父亲无法手术,情绪很是低落。

  昨晚医生查明病情,临时决定熬夜给他做泪囊炎手术。光明的日子里,这个40岁的老男人在得知父亲昨晚手术效果非常好,将在明天做白内障手术彻底把眼睛治好时,已经不能自持、当场落下眼泪。

  很多藏民告诉小编,藏区因海拔高、辐射较大,像他们这样的眼疾患者还有很多;限于当地医疗条件和个人经济状况,他们非常需要这样能解决问题的切实活动。好在叶院长在这光明时刻的讲话打消了小编的疑虑。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叶院长为藏胞患者检查)

  叶子隆院长说:“这22名藏胞患者只是筛选出的第一批,我们将继续去往四川、青海和西藏等地,送去光明。藏区光明文化之旅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活动,近五年来,美尔目已经成功帮助了200余名藏胞患者。我们今后还会组织优秀藏医来北京接受专业的培训,让更多当地的藏民直接享受到现代医疗的文明成果。”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美尔目公益救助  让22名藏区眼患者重见光明

 

  (揭纱布后藏胞们幸福的光明时刻)

  光明的幸福,除了亲眼见证这奇妙的时刻外,更在于看清相伴的亲人、那抹最珍贵的笑容。最亲密的幸福,是快乐之间的相互传递!光明行动仍在继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共同享受那一刻最美的幸福!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