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资质认可,滴滴快的正式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这无疑给所有互联网创新的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众所周知,网络租车作为新鲜事物,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受到利益相关方的抵制,地方政府也需要综合权衡,所以,其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如今,其合法性终于被上海市政府承认。
其实, P2P网贷行业,与网络租车行业的发展何其相似。P2P网贷自出现开始就有人说这是变相的高利贷,根本不符合法律规则。但P2P网贷的确为众多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为实体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以看作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但因为其特殊性,比如定位、经营模式等,监管政策始终没有正式落地。如何在创新与监管间有效平衡,这是监管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沪上知名平台钱多多(d.com.cn)行业研究员指出,P2P网贷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注册在案的平台就有2000多家,还不包括线下的一些中小平台,预计今年P2P行业总成交额或达到1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不仅是行业的发展规模日趋增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平台涉及资金池、自融、非法集资等行为,跑路、诈骗现象频发,不仅给投资人带来了不小的资金损失,同时,整合行业的发展也被蒙受一层阴影,以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存在些许不确定性。
创新与风险永远是并存的。传统金融机构已对行业形成了垄断,而P2P网贷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业态与模式,这对原有的监管制度同样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对P2P进行有效监管,又不阻碍其创新性,又能防范风险,这不仅仅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平台也应如此。
P2P能不能像滴滴快的一样实行牌照制度呢?以现阶段行业的现状与监管层释放出的信号,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能说此次滴滴快的获得牌照,从另一个角度看,监管层对于新技术是持支持态度的。金融行业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理应受到鼓励和支持。(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