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沉寂多时、屡次被传出售的豌豆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缘于一篇媒体报道《豌豆荚报复性回击百度屏蔽:拒绝提供下载》。但这早已是1月发生的事情,为何又被旧事重提?
豌豆荚与百度手机助手结下的恩怨还要从今年年初开始。1月8日,豌豆荚发公开信斥责百度手机助手将其屏蔽,称 “不向流氓低头”,并随即将数十款百度系APP屏蔽。
据了解,此前百度手机助手日均为豌豆荚无偿导入数万新增用户,累计导流数千万。即使百度手机助手不再提供豌豆荚下载,但百度搜索仍然可以正常找到、下载豌豆荚,而并非豌豆荚口中所说的屏蔽或封杀。此外,Google Play也从来不提供应用商店类的APP下载,微信与淘宝等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屏蔽在互联网行业并不足为奇。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豌豆荚的“报复性回击”背后,是近两年豌豆荚日益窘迫的生存境遇。
据易观智库Q2国内应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百度系应用分发以42.2%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百度、腾讯、360共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豌豆荚市场份额仅为7.9%。
与此同时,以小米、华为、联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在应用分发领域的迅速崛起,也在不断蚕食着豌豆荚等独立中小应用市场的蛋糕。
与巨头抗衡,拼不过品牌和流量规模;同手机厂商相争,敌不过其以硬件抢占市场的优势。即使豌豆荚所标榜的从内容到产品设计的“简洁明快”与“小清新”风格,也是宣传噱头多于实际用户体验,久而久之已经令人麻木。
去年下半年开始,几乎走进死胡同的豌豆荚尝试转型移动内容搜索平台。希望用APP的内容破壳孤注一掷,从应用商店转型移动内容搜索平台。
豌豆荚穷则思变或许是对的,但从产品逻辑和用户需求角度分析,其又犯了致命性的错误。
首先,以豌豆荚为基础打造的移动内容搜索平台,看似满足了用户对内容搜索的需要。但从长远看,新推出的“豌豆荚一览”作为内容聚合平台的竞争力,难以和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相提并论。从APP分发的角度而言,更是难以为APP带来新增用户,如此牵强的产品转型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味。
其次,从入口定位角度,王俊煜希望把豌豆荚定位成移动搜索入口,但这是一个更加异想天开的想法。且不说百度的绝对领先优势,即使360、UC和搜狗都是豌豆荚难以逾越的大山。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曾经批评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生存不下去的”。
去年以来,坊间传闻豌豆荚的投资方创新工场一直在为其寻找买家,并曾和BAT都有过接触。因此有网友质疑,“时隔半年多,豌豆荚再次导演的苦情戏很可能是幕后炒作,不排除是为了卖身制造话题。”而事实真相,恐怕只有豌豆荚自己清楚。
从安静的文艺青年,摇身一变为“愤怒的豌豆”,再到如今沦为碎碎念的“怨妇”,豌豆荚和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