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陕西宁强崛起“红色黄金” 90后小伙 “淘宝”年赚30万

2015-10-12 13:20:12来源:中国网
珊瑚玉与珍珠、琥珀在国际宝石界被列为三大有机宝石,素有“红色黄金”之美誉。

中国网讯 珊瑚玉与珍珠、琥珀在国际宝石界被列为三大有机宝石,素有“红色黄金”之美誉。在国内,珊瑚玉最早开采于我国台湾,宁强珊瑚玉形成于志留纪(注:古生代第三个纪、距今四亿多年)中期,最早发现于1942年左右,现在主要分布于县城以南巴山镇、二郎坝一带。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宁强珊瑚玉日渐风靡。诸多有远见的市民开始从这里“淘宝”。近几年,宁强珊瑚玉销售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地区。伴随着它的疯狂,一批靠着“红石头”发家甚至暴富的传奇神话在这个川陕接壤的贫困山区上演。

\

宁强珊瑚玉精美小饰品。

贫困山区崛起“红色黄金”

宁强珊瑚玉畅销海内外

国庆节刚过,位于陕西省南部米仓山下的县城宁强县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暖阳照射下,秋风瑟瑟的县城格外热闹。县城南边西汉高速的出口,一辆山东牌照的皮卡车驶出高速后径直右拐一公里停在一个门店面前。

“小蒋在吗?我来了。”门店内正在抛光一块石头的蒋瑞因为机器的轰鸣还没听见外面的叫声。原来,这是他常年的合作伙伴从山东日照赶来收购珊瑚玉。据介绍,这是他们打交道的第三个年头了。每次这位看起来略显神秘的老板,都会从蒋瑞的店里买走数万元不等的珊瑚玉原材料或者成品。

细心的当地人会发现,近三年时间,围绕着县城南边一带,开着珊瑚玉销售和加工的门店呈数倍增长。这个在外人看来极为普通的石头,却创造了一个个传奇神话。

\

加工之前,工人先将毛料切割、打磨。

据了解,珊瑚玉与珍珠、琥珀在国际宝石界被列为三大有机宝石,素有“红色黄金”之美誉。在国内,珊瑚玉最早开采于我国台湾。相关质地岩石学专家表示,宁强珊瑚玉因分布的地域,有人又称之为巴山珊瑚玉。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最终形成玉化程度高的硅化珊瑚大理岩。受原始沉积环境中物化条件和变质作用中铁、锰、铜、铬等致色元素的影响,在白色的底色上常呈现红、粉红、黄、褐黄及翠绿等艳丽的色彩。宁强珊瑚玉的纹理记录着亿万年生命的演化和沧海桑田的变迁,有雪花纹、腦纹、蜂窝纹、卷曲纹、管状纹等,反映了不同珊瑚虫的生长轨迹和蚀变历程,每一方珊瑚玉原石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性,而更显珍贵。

“宁强珊瑚玉最早发现于1942年左右,当时中央军国立18医院设在宁强县城,伤病员洗衣、洗澡均在县城附近的河滩,他们在县城东的玉石滩发现了珊瑚玉。”宁强县珊瑚玉协会会长付详文介绍,当时发现者被珊瑚玉独特的纹理和漂亮的颜色所吸引,遂刻成印章作为领用军需的凭证。但在此后的六十多年时间,宁强珊瑚玉并不广为外界知晓。直至2002年以后,隨着台湾珊瑚玉制品逐渐流入大陆,并受到收藏界大气侯的影响,宁强珊瑚玉摆脱了初期的迷茫,逐渐走向市场,挺进收藏界,进入了兴旺发达的准良性循环阶段。“现在宁强有上千人在从事珊瑚玉的生意,一年轻松可挣10多万元。”他说,宁强珊瑚玉的知名度广泛提升,现在的销售市场不仅限于国内各地,甚至远跨海外。

“传帮带”分享致富经

90后小伙年赚30万元

\

蒋瑞和他的宁强珊瑚玉 。

出生于1992年的蒋瑞是宁强县二郎坝镇二郎坝村人。初中毕业后,就因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中国古生物化石珊瑚玉饰品创始人付详文,先是就跟着他学习珊瑚玉的相关知识,辨别、发掘其价值所在,后来到店里学习玉石加工、雕琢等手艺。一年过后,蒋瑞自己独立开起了门店,集原料收购、销售和原料加工与一体。

“第一个石头卖了400元让我尝到了甜头。”蒋瑞说,他喜欢这些花纹各异、颜色鲜亮的石头。“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收入比较乐观。”据他透露,去年他的收入达3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其父亲、三伯和四伯本是农村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后来加入做珊瑚玉的行列,不到三年时间,这两位伯伯分别在村里建起了新楼房。

“他们属于比较普通的案例之一。”宁强当地一位资深的珊瑚玉收藏者讲述,在宁强珊瑚玉风靡的这几年,民间致富的神话远不止于此。据称,2012年,二郎坝镇罗家坝一位姓陈的农民,因为找到了一块分布集中的地点,一年找到的珊瑚玉销售额达200万元。附近邻居赚三、四十万者亦不在少数。

蒋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称,他去年秋天从同村一位六旬大爷手中买了三块珊瑚玉,价值1.2万元。“三个石头是那位大爷一天在不同的地方找到的。”宁强珊瑚玉集观赏、收藏、科研、保健于一体,是有机宝石中的上品,是观赏石大家族中的新贵。据介绍,主要颜色是红、黄、白三色,色调的组合越复杂,纯度越高的珊瑚玉价格越高。

宁强,地处中国版图南北分界线上,这里的人民既有北方的耿直豪放,又不失南方人的细腻。一人成功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人,这是宁强珊瑚玉行业凝结的精神。那么,宁强珊瑚玉是如何艰难地跨出每一步,并颇受外界青睐,以后的发展方向又如何良性循环,成为当地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本网下期将对话该行业领头人。(林远忠)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