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丁海森:数字时代,域名有时比CEO更重要

2015-09-25 14:35:58来源:

今年3月, Google豪掷2500万美元,打败了以亚马逊为首的12家竞争对手,从ICANN手中拍得了顶级域名.app,一举创下今年域名的最高交易记录。此前, 在.buy顶级域名争夺战中,亚马逊砸460万美元抢赢了Google。“域名已不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问题。” 世界经理人集团CEO丁海森提醒企业,要把域名纳入战略高度来考虑。

关于业界的域名大战,除了外国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 本土公司也一直没有闲着。在腾讯还是一只“小企鹅”的1999年,他们因oicq.com域名的问题被美国在线(AOL)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2000年,美国法庭判腾讯归还oicq.com域名,马化腾不得不暂时启用新域名tencent.com,并最终买下了qq.com域名,腾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安全落地。

然而,吃到了苦头的腾讯后没有吸取教训,在数年后的“微博大战”中再次痛失先机。2010年起,五大门户网站都看上了新兴的微博市场,纷纷画圈占地。其中,以资历最老的新浪和拥有数亿QQ用户为后盾的腾讯之间的争夺最为激烈。当时双方对于炙手可热的名人资源,频频互挖墙脚,腾讯一度有赶超之势。不过新浪手里有张王牌,他们早已经暗地里购买了weibo.com域名。还没等双方“最终对决”,新浪就甩出了这张王牌,并正式更名“微博”,输赢当场就定下了。

2013年,阿里巴巴和购龙科技之间一场关于haitao.com(海淘)的域名官司引人瞩目。为了实现对海外市场的野心,阿里通过打造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等,试图打造出一个集海外购物、跨境支付的综合平台,唯独缺的就是haitao.com这个域名。最后法院驳回了阿里巴巴的诉讼请求,海淘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如今,域名之争愈来愈热闹,也愈来愈惨烈,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最为核心的利益。

丁海森说,域名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互联网资产,与有形资产使用时间越长折旧越多相反,域名使用时间越长,认知度越高,也就越值钱。用简单易记而与企业品牌相关联的词或词组作域名,不但使企业的品牌传播事半功倍,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从跨国企业看,微软、苹果、Google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其管理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域名管理和保护,将其置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加以考虑。

“域名有时比CEO更重要!”数字时代,CEO的个人品牌越来越剥离于企业品牌,而域名作为企业网络上的“标识”,与品牌营销却越来越密不可分。域名已经成为品牌的标识,而非仅仅是网站的入口。丁海森认为,品牌正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在互联网上积累自己的品牌资产,而域名是品牌数字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域名称就像是虚拟世界中的门牌号码,愈是珍稀、热门的域名,其价值往往也愈高。

丁海森说,“实体世界里,大家喜欢炒楼炒地皮;在虚拟世界里,域名被誉为虚拟地产,吸引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和投机客”。 据悉丁海森还担任万维资本的创始人,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天使投资机构, 拥有2000多个精品域名,除数字域名114.com之外, 还拥有top.com、city.com、line.com、brand.com等英文单词域名,xinhua.com(新华)、renmin.com(人民)、dajia.com(大家)、huaren.com(华人)等双拼域名,以及chinamoney.com(中国理财)、chinamedia.com(中国传媒)、chinaguide.com(中国指南)、chinafood.com(中国食品)等中国概念域名。

一个命名恰当、简捷易记的域名,是企业网站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随着移动互联浪潮的兴起,不少人认为域名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可现实恰恰相反,域名的争夺是愈发激烈。二维码是流行的营销工具之一,但它不通过人脑识别和记忆,完全依赖手机,对创建品牌是没有帮助的;APP不需要域名,但客户端下载多了,必然会给手机或电脑造成资源浪费。商号和商标是传统的标识,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标识,更需要标识与外界的互动,而域名正是这“标识“与外界的“连接”和桥梁。

问答:

1.  成功的公司特别是互联网相关公司,必须得有一个高大上的域名吗?

丁海森: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公司想要成功,必须得有一个匹配的好域名。但拥有好域名不一定能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域名作为重要的数字资产,已经和品牌密不可分。域名, 不仅可以转让获利,也是狙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战略工具。想象一下,如果是腾讯而不是360公司购买了360.com,后果会是怎样?当年开心网(kaixin001.com)的成功,可以和如今的微信、微博媲美,但自开心网的竞争对手人人网悄悄收购了kaixin.com后,一举击垮了开心网团队的信心。

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下载APP,域名是否不那么重要了?

丁海森: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移动端和PC端网民规模都在5亿多。虽然传统PC市场在萎缩,但人们依然广泛使用其办公、处理专业数据,这是目前移动平台产品无法替代的。虽然传统PC的更换频率下降,但并非没有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将依赖它们。而智能手机、平板则是一种新系统的个人电脑。APP是一个客户端入口,类似当年互联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占领我们电脑桌面的很多应用程序。但毕竟手机桌面就那几屏,不可能下载大量的APP应用。所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乃至车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域名会更加的普及了。平台类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其对精品域名要求越来越高。如果APP不需要好域名,为何Google豪掷2500万美元,打败了12家竞争公司,从ICANN手中拍得了顶级域名.APP呢?

3. 域名投资是你的主业吗?国内域名投资人的规模和生态怎么样?

丁海森:我的主业是做品牌咨询和管理培训,我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世界企业家集团,在品牌咨询和高管培训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域名投资一直是我的副业。我国的域名交易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目前业余爱好者超过100万人,职业炒家大约在1万人,重量级的不超过100人。但媒体不断披露那些靠转让域名一夜暴富的例子,给人们留下了错误的印象,好像投资域名一本万利,坐在家里就能生钱。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什么域名值得投资,什么域名容易转手,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评估体系。

4.  域名的投资、抢注、买卖,是否具有法律风险? 之前遇到过法律诉讼吗?

丁海森:我遇到过一次法律纠纷,对方是意大利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叫Kiko。他们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投诉,想通过仲裁夺回我收购的一个四个字母域名Kiko.com。该域名是2010年我们花费6万多美元从加拿大Tucows收购。在此之前,Kiko.com是著名的在线日历网站,因为竞争不过Google日历, 通过ebay.com对该日历公司进行了拍卖,拍卖价格为25万美元 。我们收购Kiko.com是觉得该域名“品相”好,易于发音,而且被《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过。我们积极参与WIPO答辩,最后三名仲裁员一致裁定我们获胜。

5.七年的域名投资生涯中,哪些域名您认为是成功的投资?

丁海森: 因为我一般不出售域名,所以很难计算投资回报率。不过,我个人感觉Line.com(连线), City.com(城市)和Renju.com(人居)是值得一提的。在国内外诸多热门社交产品中,中国的微信(WeChat)、美国的WhatsApp、日本的Line是典型代表,它们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移动端社交的三极,估值都超过了200亿美元。但日本的Line并不拥有Line.com。我们从Google某年度的热门搜索中发现了Line这个关键词,于是从欧洲买回这个1994就被注册了的顶级域名。City.com今年刚收购回来,当时还有个Beijing.com在出售,我们毫不犹豫买了City.com,这个域名做任何O2O都可以。Renju在英文里是“五子棋”的意思,renju.com当时拥有人是芬兰“五子棋”爱好者,但我觉得在中国的汉字语意里renju的“人居”涵盖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五子棋”,于是以”白菜价”收购了它。

6. 和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等投资品种相比, 域名投资的优缺点在是什么?

丁海森:无论那种投资,只要你不使用财务杠杆, 风险总是低很多的。在中国,精品域名的价值一直是上涨的,年平均涨幅在20%以上。我心目中的顶级域名都是以.com结尾的, 要么是双拼,要么是易懂的英文单词。当然两数字、三数字、两字母、三字母等都是好域名。股票,有涨跌,但容易变现。房地产和艺术品总的趋势也是上涨的,但是和域名一样, 变现过程并不快。据说,国内域名界在和金融结合,通过P2P平台套取现金,然后再投资下一个域名。我感觉这里面的风险很大,因为最后总是要有人接盘才能持续玩下去。

7.为何域名的价格一直是上涨的?难道市场供应不足?

丁海森: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只有.com后缀的精品域名价格一直在上涨的,有的涨幅超过几千倍。譬如CarInsurance.com(车保险) 成交价4970万美元,Insurance.com(保险)成交价3500万美元 ,而它们当年的注册费用在10美元左右。.com的精品域名应该全部被注册了,就是说供应量是固定的,但需求量一直在攀升,这是域名价格一直上涨的逻辑。互联网+行动在全球如火如荼,新公司、新项目需要域名。老公司要提升互联网战略地位,也需要把垃圾域名替换为精品域名。投资域名,可以是大买卖,也可以是小本生意。而精品域名具有一定保值和增值能力,所以吸引了一批像我这样的投资者,这些都导致精品域名的供应量并不很大。

8.什么样的域名才属于精品?对新的域名投资人有何建议?

丁海森:简单和容易记忆的域名就是精品。名字越通用、越方便记忆,它的价值就越高。当然,发音清晰、和业务的关联性等也很重要。譬如dadi.com(大地),很容易和农业产生联想,而且发音利索,便于任何知识阶层的用户输入,肯定属于精品。Siji.com(四季)也是,很容易与生活或旅游等关联。再譬如wanwei.com(万维),很容易与互联网挂钩,而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

关于域名投资,没有什么样建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我个人有两种域名是不怎么碰的。一是不碰杂米。杂域名有不少成交的案例,做站的案例也不少,但我感觉kaixin007.com和kaixin001.com没有太大的区别。二是不碰非主流后缀。.net和.org等每个后缀总有它的用户群。但是,真正能卖高价的,而且能被企业普遍接受的就是.COM。我也购买一些.cn之类的,但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不是投资。此外,建议多看大站和名站用了什么域名,从它们身上能看出规律和趋势。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