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国央行加息的预期之下,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此前,央行“闪电”出手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三天内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达到4.66%。
随着今年人民币汇率的连续走低,对老百姓衣食住行、日常消费的影响日渐显现。同时,许多行业也受到了人民币贬值的影响。那么,这些行业是什么?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华兴控股(GIO)集团总裁葛小松,银行家、投资专家、慈善家、社会学家。
1 影响外贸企业长期稳定
人民币贬值,对外贸企业有影响。为避免汇兑损失,企业通常会选择缩短订单的时间。但一般情况下企业从投资到产出周期较长,汇率无法确定导致企业无法决定是否增加资本性开支,从而制约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影响外贸的长期稳定增长。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忽视目前市场上对于人民币看贬情绪的蔓延,国内经济疲软,贸易数据并不理想,再加上美元走强,很多企业从三季度开始已经表现出看贬人民币情绪,结售汇出现明显变化,结汇意愿减少,购汇意愿增加。我认为,即使央行进行干预,只能以“维稳”为主,企业看贬人民币的情绪短期内很难改变。
2制造业:成本降低盈利能力提升
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导向型行业,受惠最多的是纺织、服装等行业,以及一些低端的制造业。随着人民币不断贬值,处在盈亏临界点上的中国制造商仅凭人民币贬值就能马上盈利。
由于人民币贬值,原材料和工业投入品价格下降,中国制造业成本出现了大幅下跌。在制造成本攀升时期,中国的制造商不能靠价格竞争,而成本的大幅下跌使他们恢复了靠价格竞争的能力。如今,他们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收复曾经失去的生意。
同时,人民币贬值与投入品价格的下降给中国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可以靠近西方客户。
3 房地产行业:利好国家但开发商将受重创
人民币贬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应该分两层来看,一是对于国家层面来说,这将是有益的。原本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就是国家用来调节管控的措施。二是对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小个体开发商来说,打击是比较大的。
由于房地产业的融资方式较多,如比较传统的银行开发贷,由于前几年的调控,原来不怎么用的方式近几年也都用上了,比如信托、基金、公司上市增发,还有海外融资。但除了海外融资以外,其他的方式都是政府希望堵截的。之前经济过热和4万亿带来的“后遗症”在房地产业依旧泛滥,尽管央行对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打开方便之门,但国内银行发放的资金基本上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各种路线发放的资金最后会通过一些变现的方式回到房地产。也就是说,如今房地产的融资环境还是偏差。
但是对于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比如上市公司或是央企,他们应对人民币贬值可以选择海外拓展这条路。因为人民币的贬值,相对来说就是外币的升值,比如万科、绿地这些具有强大的经济预判能力和政策敏感度的企业,事先把部分资产投入到海外,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相当于海外资产升值,可以对国内的风险进行一个对冲。但是小个体开发商受限于资金规模和市场因素,肯定将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