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登陆中国以来,P2P始终是互联网金融中比较热门但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细分领域,这一方面源于中国普通民众投资理财渠道单一,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个人及中小企业对融资渠道的渴求。传统金融机构受制于其业务模式的僵化,使其短期内无法渗透进入这一市场,因此未来3-5年将是P2P网贷发展的黄金时期。在P2P高歌猛进地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而如何做好风险控制,既是投资者能稳健获利的根本,也是P2P平台能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平台达674家,较去年下半年的886家下降23.93%,较去年同期493家上升36.71%,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测算,截至4月49日,2015年短短的不到四个月,仅仅卷款而逃的P2P平台就有253家,平均每天就有2.14家P2P网贷平台跑路或者倒闭。安全问题时刻牵绕着广大投资人的内心。如何挑选一家稳健的投资平台,要从其平台背景,运营模式,产品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来考察。接下来,本文试图从其中一个关键要素 - 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来切入分析。
那么,什么是第三方资金托管?第三方资金托管是指资金流运行在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而不经过平台账户,这样就实现了平台和借贷双方、合作机构方的资金有效隔离,并且给投资人提供了资金流向的监管渠道。同时,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保障用户账户中的资金独立存放,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简单地讲,就是平台动不了用户资金,跑路了也卷不了款。
与“资金托管”一字之差的一种业务模式是“资金存管”,后者为目前业内很多平台广泛采用,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托管需要银行对每个投资人的所有资金账户进行监控,并定期出具报告,以证实资金用途是专项用于保障投资者投资本息,并定期向大众公开余额;而存管仅仅是对平台总资金账户的整体监管而已。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的,应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和客户权益保障机制。要向客户充分披露服务信息,清晰地提示业务风险,不得夸大支付服务中介的性质和职能。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可以看出,《指导意见》一定程度上对资金托管问题进行了趋严的限制。
在P2P网贷平台风险逐渐显现,国家监管政策接连出台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平台“利金行”将挑战视作机遇,迎难而上。笔者了解到,“利金行”在上线之初就真正采用第三方资金托管,“利金行”委托民生控股系的机构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民生控股具有网络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的资质。另外,“利金行”委托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来实现与民生的无缝对接,并且定期进行升级和维护,既确保客户资金安全,也保障“利金行”平台操作合法合规,绝不越雷池半步。“利金行”正是乘“第三方资金托管之风”破“网贷平台风险和竞争之浪”。
“利金行”不惜高成本,在上线之初就与民生系达成合作,采用资金托管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法律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平台致力于打造优越的用户体验、行业水准之上的风控能力,让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利金行’来实现更安全、便捷、高效的财富增值”,“利金行”负责人还表示:“我们也是有野心的,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普惠金融的实践者、创新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