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记者日记----探访甘肃省高台县法院工作者忙碌的生活

2015-09-22 09:24:06来源:

的咽喉要道和西进新疆、北入蒙古的战略要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这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如马鞍,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

随着近些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拉动,今日高台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变化。20年前的戈壁滩已经变成了绿洲,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的陆续建成通车,更是让这个西北县城的人们体验到了现代化的高速交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是为高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让法治成为助推高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

记者日记,跟随法治的脚步,走进甘肃省高台县人民法院,探访法院工作者忙碌的生活。

文/记者:庞贵唐   高台县人民法院通讯员:高兴瑞

高台县法院南华人民法庭庭长靳玉峰

依法治国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再一次被推上高位后,全民谈法治,全民践行法治已然成了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一个“符号”。依法治国,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对于全国3000多个基层法院而言,责任重大不言而喻。然而基层法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之大以及逐年上升的案件数量让基层法院开足了“马力”满负荷运作。

“我已经习惯了经常加班”,说这句话的人,是高台县人民法院南华人民法庭庭长靳玉峰,第一次见到靳玉峰,他正忙着调解一起婚姻纠纷,由于当事人双方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调解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法律的公正性又要顾及当事双方的情绪”,“对于诉讼双方都是农村人来说,有时候,讲道理,通过调解化解矛盾要比直接通过法律宣判要有效的多”。

靳玉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早上的第二件案子了”。记者看了看表,已经接近中午12点,他说“估计中午又捞不着休息了,一会吃完饭还要去送两份传票,回来后,下午还有两个案子需要开庭”。

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靳玉峰才抽出了点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靳玉峰介绍,南华人民法庭是高台县人民法院2个派出法庭之一,现有正式干警4人,其中,庭长1人,副庭长1人,审判员1人,书记员1人;另外还有1名聘用书记员,2名见习大学生,1 名聘用司机和1 名厨师。而管辖范围包括新坝镇,骆驼城镇和南华镇三镇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辖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4.1万人,57个行政村。南华法庭2014年受理诉讼案件460件,结案410件,结案率达90%以上。其中,庭长靳玉峰审结63件,执结25件,督促履行14件;副庭长审结113件,督促履行25件。

他告诉记者,超强的工作量,已经让一个9人的基层法庭不堪重负,“由于案子实在太多,我们不但无法按时下班,还得经常牺牲周六周日等休息时间”。虽然辛苦,但是他不觉得累,因为他认为,“法庭就代表着公正,代表着正义”,而法庭赋予的使命感,更是他一生追求的信仰。

靳玉峰说,自己已经在基层法庭工作了十多年了,虽然辛苦,工资不高,但是他以这份职业为荣,只要每个案子能让老百姓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他“就很高兴”。

而靳玉峰这种对工作认真,对人民负责态度也让他得到了回报,近年来,他所执掌的南华人民法庭先后多次被高台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被张掖市中院表彰为“先进集体”“优秀法庭”,2013年还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而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女儿也是学法律的,以后工作了,也希望她能够从事法律职业这个负有使命感的事业”。

在采访中,靳玉峰倍感压力的是,“今年是最忙的一年”,2015年1月至8月南华镇法庭受理的诉讼执行案件为637件,同比上升了45%。案件量的上升更加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据高台县人民法院政工科王琇元科长介绍,案件大幅上升,南华人民法庭并非个例,“今年全县从1月到8月诉讼案件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诉讼案件量,增长速度非常快的”,“增量中,主要以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案件最为明显”。

王琇元分析称,这主要与近些年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有直接的关系。

 

人才流失之“痛”

 

“案件量增加,工作强度大等等这些,都不能算是影响基层法院发展的障碍”靳玉峰说,更让他担忧的是,基层法院人才的流失问题,靳玉峰打趣的说道,“现在南华法庭,就我们几个老家伙还在这里死撑着,年轻人根本留不住,不管是工作环境,还是薪资待遇没有一点能够吸引他们的”。

“去年,在我们这里工作了三年的大学生小王辞职了,被一家公司以20万的年薪拉走了,和这里3千多的工资而言,20万确实很诱人,另外也与工作过于劳累压力太大有关,人家走也能理解”,靳玉峰说。

在采访中,王琇元作为政工科科长,对他而言,基层法院力量的不足他深有体会,“目前县法院共有编制61人,实有57人,在一线工作的法官很有限。”他举例说,“由于司法改革,我院的行政审判庭由原来负责一个县的案件,现在变成了甘州、临泽和肃南三个县的,人没有增加而案子却增加了。”

留不住年轻力量,用靳玉峰的话说,是“工作失误”。他认为,基层法院工作者的年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新老交替才能长盛不衰”,如果有活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都“逃离”基层,践行法治将如何在基层扎根?这也是靳玉峰从事多年基层法庭工作最担心的问题。他也希望这样的困局有一天能够得到改善。

虽然忙了一天,满脸倦容,但是在整个采访中,他都没有说过一个“累”字。

虽然嘴上没说,但是记者从靳玉峰做的《2014年度工作总结》中的一句话,知道了他的累,他写道“任务重,疲于奔命,疲惫不堪,司法能力不足,效率有待提高”。

靳玉峰只是高台县法院法官工作现状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徐方)